"将军明鉴。"柳卿卿任她握着,另一只手从锦盒中取出一只白玉小罐。轻轻一拨,露出里面莹白如玉的面脂,顿时一股清雅的香气弥漫开来。
"此乃医圣仲景留方,"柳卿卿捻起一点雪白脂膏,"妾身添了波斯乳香和合浦珍珠改良的,方子我取名为珍珠玉容膏。"她将瓷罐递给李安,"久用能'令面白如玉,光润照人'。关中气候干燥,睡前薄敷一层最是养颜。"
李安接过瓷罐,指腹抹了些许在虎口处试了试,但见肌肤顿生光泽,却丝毫不显油腻。她眼中闪过讶色:"这可比太医署进献的还细腻三分。"
"太医署哪懂得女儿家的心思。这是我礼聘墨家高人从孔明先生的木牛流马中学到的机关用于压珍珠粉,比常人的珍珠粉细了10倍不止"柳卿卿抿唇一笑,"这罐子底下还衬着冰片,暑天用着更清凉。待用完了,您差人带个话就是。"她眼波流转,笑意盈盈:"咱们女儿家活在这世上本就不易,既然有条件,自然要对自己好些。”
李安心中颇为满意。当初在武关道随手救下柳卿卿一行人,见他们货物繁多,随从进退有度,便留下李阀令牌权作闲棋。
不想柳卿卿人长得漂亮,做事更漂亮,自己不过稍做暗示,她就闻弦歌而知雅意,不仅转道岐州,更主动奉上三成干股。观其天衣坊所制衣物款式新颖,面脂香膏也颇为精巧,想来在岐州必能生意兴隆。如此,自己暗中筹谋之事,倒是多了几分把握。
李安神色一正,肃然道:"柳姑娘尽管放心。岐州城人口繁盛,尤以军中将士家眷居多,治安向来稳妥。你在此开设天衣坊,生意必定兴旺。"她顿了顿,目光坚定,"若有任何难处,尽管来寻我。李阀必当护佑守法商贾周全。"
柳卿卿眼中闪过喜色,盈盈施礼道:"那就全赖李将军了。只是卿卿初来乍到,不知将军可有合适的铺面推荐?还有那些开店的手续......"她语带娇嗔。
在李安的安排下,不过半日功夫,朱雀大道上一处三进宅院便租给了天衣坊,连开店文书也都办得妥帖。两人闲谈间,李安发觉柳卿卿谈吐不凡,绝非寻常商贾;柳卿卿也惊讶于李安不仅精通武事,更是爱好读书,还精通音律。二人越聊越是投机,从《诗经》谈到《竹书纪年》又从《竹书纪年》谈到《山海经》,竟有说不完的话题。
李安难得遇到这般投契之人,同龄女子中爱看书的不少,可如她一般看的如此广,经史子集无不涉猎的却从未碰到,更难的是,柳卿卿不是死读书,而是言之有物,学以致用执意,俩人谈了一下午,李安仍不尽兴,执意留柳卿卿用晚膳。直至月上中天,在柳卿卿再三告辞下,李安才依依不舍地放她离去。
柳卿卿款步迈出李府大门,领路的侍女铃铛此刻神色恭敬,连腰身都比先前弯低了几分。候在门外的李庆平早已等得心焦,一见柳卿卿的身影,连忙上前搀扶:"帮主可算出来了,事情可还顺利?"
回到云来客栈,殷掌事正在厅中来回踱步,一见柳卿卿便急步迎上:"柳当家,此行......"
"幸不辱命。"柳卿卿唇角微扬,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递过去,"岐州城正值用商之际,殷叔大可在此施展拳脚。"她轻抚鬓角,又补了一句:"李将军说了,明日会派府中管事来协助我们选址。"
柳卿卿在歧州的生意顺利的超乎想象,此地富庶远超柳卿卿想象。殷掌事的楚地特产店颇为兴隆,而融合岭南和楚地的风格的天衣阁更是生意爆满,再加上天衣阁还接下了李阀的大单,开业不过十日,柳卿卿便面临绣娘人手不足的窘境。
这日清晨,她在朱雀大街最繁华的街口贴出一张朱砂描边的告示:
【天衣阁诚聘】
一、绣娘数名
须精通苏绣、蜀绣等诸般针法,年岁三十以下,月钱三两起,按件计酬另算,优异者可授天衣坊独门双面绣技法。
二、女工若干
年十五至三十岁,手指灵巧,会针线,勤勉耐劳,月钱一两五钱,管两餐饭食,凡家世清白女子,皆可于每日辰时至午时,持保书至天衣阁应选。
告示旁还挂着几件精致的样品:一件百蝶穿花的披帛,一方暗藏金线的罗帕,皆是能工巧匠的手笔。路过的妇人女子无不驻足观望,交头接耳。不过半日,天衣阁门前便排起了长队,都是前来应选的良家女子。
柳卿卿择优录取了30名绣娘和50名女工,让彩霞安排他们培训上岗。
为保证天衣坊的新样式不会外泄,无论绣娘还有女工都不接触天衣坊新式衣服样式。绣娘他们只负责在指定位置绣规定的样式,新招的女工负责赶制李家的战袍和披风,为了保证质量,每件衣服有三道检查工序,衣服缝制粗糙,不合格的要扣当月月钱。
天衣坊有李安的干股和李家的军单,不愁生意。柳卿卿放手给四个丫鬟负责管理,对她们也是一个锻炼:彩霞跟随她多年,为人稳重、细心,又擅长衣饰搭配,负责统筹天衣坊整体经营,同时协助大师傅设计、更新衣服样式;朝雾安静沉稳,做事一丝不苟,最适合管理和培训绣娘女工,她对秀品和衣服要求严格,店里的绣娘女工对她比彩霞还要敬畏几分;紫烟精于计算和账目,她兼着天衣坊的账房工作;青霜年纪最小,来柳卿卿身边时间短,但她为人伶俐勤快,嘴巴甜,会看颜色,彩霞安排她在店里支应,小七是男子,负责进货和所有外联的事情。
随着柳卿卿走出岭南,在楚地,关中等地拓展天衣坊的步伐,身边女管理者渐渐不够用,她考虑再从岭南调出些囚牛堂的帮众和育幼堂、义善堂的伶俐女孩,充实各地天衣坊的管理层。还有帮中骨干也要抽调到楚地和蜀地进行锻炼,为了巴陵帮迈出岭南做准备。
柳卿卿看准商机,着手在天衣坊隔壁筹备开设"合浦玉容堂"。
关中气候干燥多风沙,女子肌肤多显粗糙,而用合浦珍珠精制的玉容膏,连李阀贵女李安都爱不释手,更遑论其他闺阁女子。
此物虽成本高达二十两,但售价却定位百两一盒,彩霞曾问柳卿卿,是否定价太高,柳卿卿却笑而不语,此膏出售对象是关中贵妇,100量银子一个月只要有效,根本不愁销路,且因她掌握合浦珍珠原料与秘方,不惧旁人仿制。
这一个月来,柳卿卿亲自带着寒露、惊蛰两个贴身侍女,监督侍卫们研磨珍珠。饶是这些习武之人臂力惊人,连日捣碾下来也个个手臂酸麻,最终才制成一百盒玉容膏。柳卿卿连忙让人回岭南带回新制的研磨模具,以备后用。又让人按古籍配方研制出洗头膏、洗面膏,定价十两银子一盒。
开业当日,李安特意邀来众多闺中密友捧场,自己更是一口气买下二十盒玉容膏。用玉容膏不过半月,她明显感觉肌肤愈发白皙细腻,索性又为母亲、祖母各备了几盒。
见李阀贵女如此推崇,其他夫人小姐纷纷效仿,百盒玉容膏不出十日便销售一空。
供不应求之下,玉容膏反倒成了岐州城贵妇圈中的稀罕物。那些抢先购得的夫人小姐们,逢人便夸自家肌肤如何变得白嫩;未能买到的,则日日遣人来玉容堂打探下一批何时到货。
柳卿卿由此悟出“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命侍卫分作三班轮值,求精不求快。李庆平闻言面色稍霁——想起上月没日没夜碾珍珠的苦差,至今臂膀还隐隐作痛,暗忖日后定要让犯错的侍卫都来体验这研磨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