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请你在最难的时候笑一笑 > 第22章 第022章 受寒

第22章 第022章 受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初三临毕业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突然跟我说,我的学籍丢了。

我转学的时候,是亲自把我小学阶段的学籍交到学校主任手里的。这期间,我的学籍也一直是学校保管。

我班主任的老公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他跟我的家长联系,说了我丢学籍这件事,他还说这个事情极其严重,要补办的话,会很麻烦。

当时,我们学校的校长和我继父有点亲戚关系,他们都是一个姓,也是同辈的人。所以,他给了我们家好大的面子,让我重新填写一个学籍,让我改成当地镇上中心小学的学籍,连小学班主任的名字都让我照着抄其他同学的。

可是没多久,这个事情就反转了。

因为我原本的学籍,就在我的档案袋里放着,学校老师整理档案的时候,把我的学籍放在档案袋里,放完之后,他们忘了这件事。

装档案的饿时候,没找到我的,就说我的学籍丢了。当时,他们甚至还觉得,是我转学的时候,没把学籍交上去。

当时也没有监控,学籍数据也没长传到网上。学校就有意把这个事怪到我的家长头上,我妈妈也没办法。

主任给我办了一个假学籍之后,还跟我家长邀功,说这个事很难办,但是排除万难,终于违规给我办好了。

这事还搞得我妈妈非常不好意思,点头哈腰连声感谢他们。

结果,老师把全班的学籍拿过来,让我们自己装袋的时候,我从档案袋里抽出了我原本的学籍,递给了我班主任。

当时我班主任脸色都变了。

学籍事件之后,我们很快就要中考了。

因为要毕业了,我们班的男班长就提出要集体出钱给各科老师买东西。

他嘴上说的是不强迫,却在班里开班会的时候,怂恿大家出的越多越好。

他还说,最好是每个人出一百块钱,这才够。但是鉴于大家都是农村家庭的孩子,有些家庭比较困难,可以随便出点,意思一下,然后他们缺出来的钱,由其他家庭条件还可以的同学补上。

当时跟我闹过矛盾的女班长主动站出来说要出多少钱,起了个带头作用。

男班长开始带头鼓掌,说她做得好。

之后问到我的时候,我没像其他同学那样出太多,也没出太少,我说我出110吧。

说起这个,这位女班长的妈妈,也曾经在家长会的时候,动员过我妈,就说要给学校老师们出平时老师聚餐的钱。

我班主任还提过,说学校老师每次聚餐都是AA,分到每个人的头上,金额都不少。学校老师的工资都很低,我记得那个时候没有职称的老师,工资才2400多。

女班长的妈妈还让我妈起个带头作用,她说她先站起来说捐二百,让我妈紧接着就附和一下。

我妈不愿意,就没答应。

当时我妈挂电话的时候,还小声埋怨:“我可不愿意装这个犊子,到时候你们班其他同学的家长,不得烦死我?”

当时,我继父的生意已经很好了。我妈其实不差这一百二百的,但是我妈觉得,我们班上大多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她出来带头,就相当于逼着其他家长一定要拿这个钱,她这个时候站出来,纯粹是讨人嫌。

最后的家长会,女班长的妈妈也提到了这个事。但是因为其他家长不出声,这钱也没捐成。

但是毕业要给老师送礼物这件事,我们又避无可避。

当时我班上还有一个我的亲戚,按辈分,我得叫他小舅,他也是我的同班同学。

我这个小舅的妈妈是我妈妈的堂姑。

我当时因为年龄相仿,始终都是喊他名字,不好意思开口叫他小舅。等到我大学毕业再看到他,每次都是喊小舅,他还有些不好意思。

当时男班长动员,班上的男同学都得起个带头作用,多出一点,所以我小舅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出一百多。

我的堂姑姥也是个普通家庭,在我们镇上的大楼里摆摊卖袜子,也赚不到几个钱。

临到毕业了,要拿出这一百多,她是极其不愿意的。

她甚至还想亲自到学校找我们老师,问问她们就非要这个钱不可嘛?

但是最终,我小舅不愿意丢那个面子,求着他妈妈不要去学校闹。

我堂姑姥为了孩子,最终不情不愿地拿了这个钱。

其实即便是我妈有钱,这个钱,我妈妈也是不愿意出的。

纵使我继父当时经济条件优越,但是我妈妈不掌握经济大权。

我妈妈和我继父是半路夫妻,即便是我妈妈有了我妹妹,我继父也防着她。

我继父会给我妈买礼物,过生日买金镯子,买首饰。平时给固定的生活费,年节给她钱买衣服。这样做的目的,是害怕她偷偷攒钱。

我妈会从生活费里,把钱都节省下来。

靠着这个,临到我继父破产的时候,我继父才知道我妈攒了二百多万。

我从上初中开始,我妈为了让我在学校好过一点,最起码不被老师带头欺负,平时也会给老师送点礼物。

当然,给的不多。

顶多是年节的时候送点牛奶罐头和水果,或者送一些农村的农副产品,比如鸡蛋鸭蛋。偶尔,会给一张超市卡。

农村的家庭大多都没钱,送一点东西,老师就会很开心,也会格外关照你一下。

我妈潜心里总觉得我是个听话的孩子,不需要那么麻烦。

这种明面上跟大家要钱的行为,我妈是不高兴的。

但是要毕业了,我妈也不会到处说。只是听我堂姑姥提起这事的时候,我妈也跟着劝了她一句,说算了吧,不要让孩子在同学老师面前难做。

更何况,当时我们班的男班长,也没人敢得罪。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的男班长虽然有些事做得让人很不舒服,但是他还挺护着自己班的同学,只要你顺从他,他是真的会帮你免受其他班同学的欺负。

他还曾帮过我。

当时我们班里一共三十二个人,他收了三千多块钱,去我们门口刚开的一家服装店给老师们买衣服和鞋子。

那家服装店的门市,刚好租的是我们男班长家的房子,他可以用他小房东的身份,拿到折扣价。

当时,我们班上一个姓王的女同学,她偷偷跟我们说,男班长肯定还趁机贪了点钱。

具体贪没贪,我是不清楚的,那个账目我们也没看过。

反正,各科老师收到了那些鞋子和衣服,都很高兴。

后来我毕业了,我继叔叔家的妹妹也进了我这个班主任的班级,她的妈妈就比较下狠手,每次给老师递超市卡都是五百起。

每年教师节,她们班上的同学给老师买礼物,都是两千多的自行车。

随着通货膨胀和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他们给老师买的东西也越来越贵。

我继叔叔家的继堂妹还跟我说,她说买自行车那年,老师还以为他们没给买东西,发了一通脾气,下午还请假不来上课了。

是班长给她打电话,说给她买了自行车,她才肯来。

说到底,这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是当时我们整个学校,就是那个风气。

还是那句话,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我初中的班主任,已经算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了,班上同学有什么困难,她是真的愿意帮。她的教学水平也很优异,比较认真负责。

至于我继父家的其他亲戚,就是我妈比较讨厌的那个堂嫂,听到我妈只给老师送那么点东西,还觉得非常惊讶。因为她送礼物,都是四位数起送。

她把儿子送到E城最好的初中上学,到了年底,她随随便便就给她儿子的班主任送了五千块的羊毛衫。

有些时候,家长居然也会拿着这些来比较。比较他们给孩子,在这些方面,都花了多少钱。

我只能说,我也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即便是我们家当时送的礼物比较薄,她看在我原生家庭的面上,觉得我比较可怜,已经在最大的程度内,照顾我了。

就像之前和女班长那件事,我知道女班长给她送的礼更厚。但是她没有因为这件事,就不辨是非,而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分析每个人的对错,希望班级里不要搞分裂和霸凌。

中考的时候,我考了684分,满分是750。

当时我们当地只有三所高中,一中是重点高中,二中和我们一个乡镇高中是普通高中。考不上这三所高中,就只能去念五年制大专和职高了。

我没有考上重点,我距离最后一名进入重点高中的同学,差了十分。

我妈说我的运气好像总是差了一点,我高考的时候,也和一本线差了十几分。

但是其实,差了一点,就差了很多。

我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中考之前,最后一次复习的时候,人有点飘。

飘的原因是,我觉得我什么都会了。老师讲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都是我掌握到滚瓜乱熟的内容,完全没必要再复习了。

其实这一点,还是我中考之后,我继父提出来的。

他说我临近中考前的一个月,太松弛了,每天乐呵呵的,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一样。

我事后复盘,觉得我继父说得对。

因为在考场答卷的时候,已经有所体现了。

语数英这三个大科倒是发挥比较稳定,我初中化学一直就不太好,所以最终成绩也算是我的正常发挥。

唯一差的是政治这一科,原本背的特别熟的内容,因为过于松弛,答卷的时候,突然忘了。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我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慢慢回忆,才终于想起来一些。

到最后,政治的分数果然不太理想。

我们考重点高中,不是按照分数线,而是按照名额。

比如那一年,重点高中原本就给了我们学校24个名额。

也就是说,只有中考成绩前24名的学生,可以进重点。

我当时在全校排名26。

我们那个女班长排25名。

女班长平时发挥都在全校前十名之内,中考发挥严重失常。

她的爸爸为了让她进重点高中,找了不少人脉,还去求了校长,和上面说情,最后多争取了一个名额。

所以在外面的人看起来,我和重点高中,只有一步之差。

当时,周围的很多邻居,和继父家的亲戚都在问我可不可惜。

其实没什么可惜的,我自己也觉得最后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可以承担这个后果。

重点高中无论是学费还是日常的花费,都要比那个乡镇高中高很多很多,我花得少了一点,全家人都高兴。

而且,哪怕以我的水平,多考了十几分,进了重点高中,我也只能去最差的班级。

可在普高,我可以进尖子班。

去普高报到那一天,我妈还跟同样送孩子去报到的邻居提起这个事,我妈妈说,去普高念,一年最少给她省一万多,也挺好的。

但是当时,普高的教学楼质量很不好,尤其是我当时进的16班,四面都是窗户。

这种教室在夏天的时候就很好,四面都是窗户,有穿堂风,很凉快。

可是到了冬天,就出奇的冷,风还大,呼呼往窗子里灌。

现在互联网上,经常有人能争论冬天南方北方谁更冷的问题。

大多数人觉得,现在的北方人,到了冬天屋里都有地暖,在家里穿着半袖都很热,日子过得很安逸。

但是我只能说,不全是这样的。

我继父家当时经济条件好了,才盖了新房子,在地下按了暖气管道,弄了地暖。可是我们村里当时大部分家庭,冬天都是靠烧炕取暖的。

而我们的教学楼,当时只能靠老式的暖气片取暖。

而那种暖气片,供暖的效果远远不如地暖。

暖气片,一般都会按在窗户下面。

我当时在16班,刚好坐在靠窗的位置,守着暖气片,我并没有暖和到哪里去,因为冬天的冷风,顺着当时漏风的铝合金窗呼呼往里灌,我上课的时候,手都冻僵了。

当时,16班和15班都是理科尖子班,1班是文科尖子班。

16班的教室,是全校环境最差的教室。

而且那栋教学楼古老到什么程度呢,我妈当年念高中报到的时候,她刚好也是在我那间教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