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重生东北1910 > 第93章 能人丛林

第93章 能人丛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卓立仁认识的这个能人叫丛林,他上一辈子里边,有那么一段时间喜欢上围棋了。他的性子就是这样,只要上来这个劲,一脑袋钻进去出不来了。你还别说,没两年功夫他住的部队大院里边就没有对手,这一下子可就有点拔剑四顾无对手的意思了。

有人告诉他附近一个单位叫农科院,那里边有一个小伙子叫丛林的,听说围棋不错,你可以去试试。他不信邪,去就去,这一天他就奔人家农科院去了,到那一打听,还真有这么个人,别人领着他找到那个丛林一看,二十多岁,个子不高,身材适中,有点少白头,团圆脸,身上穿着蓝色咔叽布的工作服,看着就是文质彬彬那种,怎么都不像是特别有内秀的人。

可是就是这么个看起来貌不惊人的普通人,着实给了卓立仁太多的惊喜和意外。这个丛林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没有像父母那样热衷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去了一个农业技术学校,学习怎么科学种地,他在这个农业技术学校里面还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一个叫赵小莉的姑娘,她会劁猪,就是给小猪崽做阉割手术,这样的猪长大了肉才好吃,您想想啊,一个还没结婚的大闺女去劁猪?这玩意听着都糁得慌!

再说这个丛林,跟找上门来的卓立仁一番大战,杀得卓立仁片甲不存,一片空白。卓立仁这是遇见高人了,他还就是佩服这种比自己厉害的,自己掏钱买酒买肉,赖在丛林家就不走了,杀了个昏天黑地,两个人连着下了三天,这个时候是冬天,东北的农科院基本上到了冬天屁事没有,也没人来管你上不上班。

卓立仁跟丛林就这么成为了棋友,慢慢的他发现,这个丛林还真是不简单,好像什么都会一些,居然是一个全才。他一个没什么文凭的小年青,全靠着自学,无师自通,懂围棋,让卓立仁五子;懂中医,纯粹的自学成才,琢磨了半个月后出一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十天解决卓立仁眩晕肩膀疼爱感冒的多年顽疾;懂农药,他自己研究配方,制成黄豆和玉米种衣剂,当地黄豆增产百分之二十五,玉米增产百分之三十。

卓立仁上一辈子里面对盘尼西林的了解,就来自于这个丛林的一句话,有一天他和丛林说起来战争时期,他有一次负伤的伤口化脓了,医生给他用了一支极其珍贵的进口药盘尼西林,还开玩笑的说一支就是一根小黄鱼,就是金条。

丛林却说生产盘尼西林其实不难,难在很长时间里边都没找到办法,进行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到了后来发现可以用发酵的玉米糊做盘尼西林的培养基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东西其实没那么贵,可是别人都不会,可不就是他想卖多少钱都行?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那个种衣剂是丛林的单位农科院希望从苏联引进,提高作物产量的,老毛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把价钱定的高高的,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是一穷二白,哪有那么多钱买啊?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个既没资历也没文凭的小年轻丛林,一个人默默的研究了三年时间,把他本来就挺厚的眼镜又给提高了二百多度,到底把这个种衣剂给弄出来了,最后的结果却是荣誉归于集体,疲劳属于个人,他什么都没说,还是该干嘛干嘛。

卓立仁觉得这个人才是一个真正做到了完全没有利己主义的无私的人!他上一辈子里面最认可的朋友就是这个丛林,他也从丛林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要不是他自己半道上就把自己给了结了,他和丛林应该是一辈子的朋友。结果现在他都回到这一辈子了,还是离不开人家教他的这些知识,这让他不由得唏嘘不已!感叹造化弄人!

卓立仁跟考夫曼说,请他现在就开始,在纽约附近寻找一个比较小规模的军工企业,要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掌握足够的金属切割加工技术,至少得能加工出枪膛里边的膛线,如果有一定的新武器研发能力就更加完美了。

还有就是要去寻找一个小型的粮食初加工企业,这个可以远一点,也不限于纽约州,最好附近有大片的可以购买使用的空地,他准备投资建设一个集粮食、食用油加工、肉奶蛋禽畜养殖、动物饲料加以及食品加工的综合体,利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摸索出一个简单有效的企业模式,再复制到欧洲的英法德意几国,在这几个国家都建立起一个大型的粮食加工综合体,为四年后的一战做好准备,将来一旦战争爆发,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罐头、压缩饼干还有各种肉蛋奶,来保证战场上的那些士兵无比巨大的需求,当然老百姓也会对这些东西的需求量同样巨大,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卓立仁建议考夫曼尽快加入美国籍,他已经问过考夫曼两口子,他们俩还有点迟疑,卓立仁希望考夫曼尽快加入美国籍,爱丽丝保留英国国籍,因为明年他就需要爱丽丝回英国成立一个新公司,负责公司在英国的业务,至于将来准备在法国建设一个粮食加工综合体,是找一个法国人做’白手套’还是让爱丽丝负责将来再说。

卓立仁接下来问了他们俩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关于他们之间的合作方式,他提出来三个办法,一个是考夫曼只拿薪水没有分红,一个是只拿分红没有薪水,还有一个就是薪水加分红。考夫曼就开玩笑的说当然要选最后一个了,只有傻瓜才不会这么选!卓立仁也笑着告诉他,先别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这三种办法各有利弊,没有分红就可以拿高薪,不要薪水分红怎么算可以谈,薪水分红都要,可能两个都不高,所以到底是吃亏还是占便宜还很难说。

卓立仁和他们两口子连写带算弄了一下午,才让这两口子弄明白,考夫曼两口子考虑得比较实际,他们俩觉得既然已经有80万美元在手,就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了,考虑到卓立仁的投资计划很靠谱,他们俩也挺有信心的,虽然他们俩还不知道关于就要发生的一战的事情,不管哪个国家,到了什么时候,老百姓都需要有足够的粮食还有丰富的肉蛋奶,这是让他们俩非常放心的地方。

给新成立的投资公司留下了足够的开办费之后,卓立仁第二天就和谭小春返回了伊萨卡小镇,更多的资金需要考夫曼把事情都落实之后才能由卓立仁自己去银行支付,现在把办公费用给了就可以了。

回到了小镇上,卓立仁马上又恢复到那种极其单调枯燥的生活状态里面,他还要求谭小春也跟自己一样,用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补习功课,他终于告诉谭小春对他的安排是什么了,他准备让谭小春去报考美国军校,把谭小春给弄迷糊了,他不知道这个大少爷这一天天的都是哪来的那么多奇怪想法?就我这样的去报考美国军校?我知道人家军校大门朝哪开?我这连美国字还没认识多少呢,怎么就考军校了?

卓立仁告诉谭小春不是让他现在就去考,就他现在这个水平当然考不上,他的计划是让谭小春继续跟着安妮再学习一年,再根据他的水平去选择一个军校报考,谭小春苦着脸,心里这个愁啊!你说你没事跟着少爷来美国干啥?活该!让你想看西洋景和大洋马?这回傻眼了吧!

不管谭小春怎么发愁,安妮倒是很赞成卓立仁的想法,她还兴致勃勃的帮着出主意,一会说可以选择西点军校,一会又说不行不行,考西点有点困难,要不就先考西点预科学校也挺好的。或者报考美国陆军候补军官学校,还有陆军步兵学校等等等等…反正可以选择的很多,就看卓立仁想让谭小春学什么了。

卓立仁当然想让谭小春去西点军校了,问题是能不能考的上,要是能在西点军校预科学校,先学一年其实也不错,据安妮跟别人了解,一般只要能进这个预科学校,学习成绩不是最后几名就有可能考上。卓立仁请安妮帮忙把这个预科学校的招生考试复习资料先弄到手,再有针对性的去补习就是了。

短暂的假期并没有改变那个中国少年的生活状态,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任何娱乐交际活动,除了吃饭睡觉,全部的时间都被用来学习了。这期间在康奈尔大学的中国同学组织了一个‘觉悟社’,想让卓立仁也参加,卓立仁去过两次,想听听他们都谈些什么,也许会对自己有一些启发。

结果他去了以后发现,这些人基本上以空谈为主,大家都在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多么多么好,中国有多落后多愚昧,却没人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一来二去的卓立仁就有些意兴阑珊,后来慢慢的就不怎么去参加这些活动了。

老戴维也不再每天劝说这个异常刻苦的学生多用一点时间去放松一下,安妮觉得自己能够帮忙的地方,就是在他需要的任何方面为他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她毕竟还是卓立仁的私人助理。

很快卓立仁在学校里面的第二个学期就开始了,他又像第一个学期一样,三点一线的往返于教室——图书馆——家。让他有些失望的是那个中国学生组织起来的‘觉悟社’居然解散啦,作为主要发起人的胡适也离开了卓立仁就读的康奈尔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转去了哲学院,至于别的那些人,包括赵元任在内的中国同学也因为学业越发的繁重,能够用来夸夸其谈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个‘觉悟社’虽然对大部分都中国同学没什么实际帮助,毕竟是唯一一个中国同学组织起来的,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整个学期里边这个中国少年都没什么特殊的表现,可是到了这个学期快要结束时,他向学校提出来一个建议,让所有的人包括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希望学校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课题组,对他准备要开展的几项研究课题做支持性的配合研究。

尽管学院的副院长戴维教授,对于这个本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学生的建议表示了支持,由十名在各自领域里面颇有造诣的教授组成的学院科学委员会,经过了一次简单的表决之后,非常痛快的拒绝了这个中国少年的建议,这些很有声望的教授甚至都没有认真看一眼卓立仁通过戴维教授提供给他们的课题目录,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只有十五岁的中国少年完全就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家伙,根本就没必要为了他的那些不靠谱的想法浪费一点时间。

当天晚上在戴维教授家的客厅里,安妮和卓立仁坐在戴维教授的对面,一边感受着壁炉里劈啪作响的木材燃烧发出来的浓浓暖意,一边听戴维教授说着白天在学院的科学委员会里做出的决议。戴维教授还担心卓立仁会不会因为被拒绝而感到沮丧,最后会让这个中国少年轻易的放弃,毕竟他的年纪还是太小了,少年人的冲动和轻率都是很正常的事。

在戴维教授和安妮的注视下,卓立仁安静而舒适的把自己窝在靠背极高的单人沙发里,好半天也不说话,稚气未脱的小脸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映衬下显得专注和若有所思,似乎在认真思考着什么,又好像是在做着什么决定,安妮有点担心的看着他,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慰他。

对于她和她的父亲来说,要想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任何成果,得到学院的支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虽然他们俩都认为卓立仁现在就向学院提出来这样的建议的时机并不成熟,遭到拒绝也是难免的,出于对卓立仁的同情和担心,还是让他们感到十分焦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