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重生东北1910 > 第246章 利令智昏

第246章 利令智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卓立仁这一次回东北,还不能直接回哈尔滨看父母,他得先到奉天(沈阳),去见东三省巡阅使张锡銮,报道之后,把事情都安排好了,才能回家过年。

不论是前清还是北洋,既然是政府,自然有其运作体制,谁都不能完全随心所欲自行其事。好在离着过年还有几天,只要他在奉天抓点紧,应该不会耽误回家过年。

他还想着,借这个机会,去见见那位张锡銮本人,当面看看他的气色,与自己了解到的是不是一样,这样他就可以给自己未来的老丈人一个明确的信息 。

就在卓立仁离开北京之后没几天,那位上海的古董商吴启周吴先生,气急败坏的从陕西回到了北京。虽然他是拿着袁克文的条子,兴冲冲去见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却没有从陆建章那里拿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他这一次回到北京,放下行李就来见袁克文,不敢明说是兴师问罪来的,那个意思也差不多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袁克文从卓立仁这,知道了这位吴先生,与他在法国巴黎的合作伙伴卢琴斋,买通法国警察,故意刁难卓立仁的事情后,就想好好治治这两个不知道好歹的王八蛋。

他给陕西督军陆建章发了一封电报,告诉他很快就是大总统的寿诞了,总统府的花园准备重新装饰一下,让他想着帮忙收集一些好东西,送到北京来给大总统‘祝寿’,还特地说明,要那些有历史价值的古董。

陆建章是北洋老人,当然知道这位二公子的喜好,知道袁克文深得大总统的宠爱,自然不会拂逆二公子的意思,正好他手里有一批刚刚扣押的被盗文物,其中就有唐太宗墓前的昭陵六骏中,被盗墓贼盗挖出来的‘四骏’,再加上其他一些古董文玩,一股脑的都装上火车,由士兵押解着送到了北京。

他这位陕西督军陆建章,后来被段祺瑞的高参徐树铮所杀,虽然主要原因是出于立场政见不同,这位陆督军的为人做派也有毛病,你要是没打算替那位吴先生办事,你就别收他的钱。

这个陆建章估计是丘八当久了,骨子里多少有点北京人说的那种‘混不吝’的痞子劲,他也不知道这个吴先生是个什么背景来历,就把他当成是普通的文物贩子,收了他的五万大洋,只拿了一些不值钱的破烂给他,就算是糊弄过去了。

想要的好东西一件也没得到,吴先生对陆建章怀恨在心的同时,把二公子袁克文也给恨上了,他以为是袁克文与陆建章合谋黑他的钱,气冲冲的坐上火车,回到了北京。

让这位吴先生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当他见到了袁克文之后,这位二公子不仅放下了架子,一个劲的给他道歉,说是自己考虑不周,才让他空跑一趟,还说帮他找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赚一笔大钱弥补于他。

弄得这位吴先生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反过来还得给袁克文赔不是,双方来来回回客气了半天,吴先生才小心翼翼的问袁克文,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克文告诉他,就是恭王府那批宝贝的事,吴先生听完了这个话,当时就泄气了,他告诉袁克文,自己在去陕西之前,已经往恭王府跑了不知道多少次,那位小恭王溥伟,每一次都用各种借口推脱,他早就知道溥伟一直在跟日本人接触,已经到了商讨如何结算的地步。

吴先生在心里已经放弃了这个买卖,否则他也不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北京,他觉得自己已经出局了,因为他实在是给不出日本人答应的那个价格。

不仅他与合伙人手里没那么多的钱,更主要还是他觉得,恭王府这批东西的价值实在太大了,根本就没人能有那么多钱来接盘,他曾经跟溥伟提过,想买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这样拆开了卖,可以多卖点钱。

可他不知道,溥伟已经让日本人给忽悠得找不着北了,他也不知道那些日本人为什么会出那么高的价钱接,更不知道日本人哪来的那么多钱——那是一千多万大洋啊。

袁克文告诉他,先不要考虑这些,问他现在有几个合伙人。吴先生不疑有他,说现在的合伙人有四个人:大股东是湖州卢琴斋,南浔张氏族人,南方国民党的财神张静江关系密切。

股东里除了吴先生自己,还有北京大吉山房古玩店主祝续斋和缪锡华两位。袁克文又问他们几家现在一共能拿出来多少钱。

吴先生就有点含糊其辞,似乎不想把实底托出。袁克文告诉他不要多虑,自己现在有办法,与吴先生他们合作拿下恭王府这批货,只是自己的家底也有限,如果不知道吴先生这边能拿出来多少钱,往下就不知道应该去筹多少钱,才能办成这个事。

吴先生虽然还有些将信将疑,心里却着实激动起来,他是知道恭王府这批货的价值的,如果真能拿下来的话,就不是古玩行里说的那种‘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事了,弄好了,后半辈子都解决了,这个诱惑实在是难以抵挡。

想来想去考虑了好半天,吴先生也没想明白,这里边会有什么风险,你虽然是大总统的二公子,毕竟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你还能上我们家里抢去啊?再说了,这些钱也没放在家里,都在银行和钱庄存着呢,就算你是大总统的二公子又能耐我何?

吴先生最后横下心来,一咬牙告诉袁克文,他们四家现在凑一起,差不多能拿出来四百万大洋,如果再把各家的房产土地典当质押,应该还能再拿出来个一百多万,总数应该在550万上下的样子。

袁克文听完了,思量片刻,告诉吴先生,让他回去跟那几个合伙人商量一下,就说我有办法能拿下来这笔买卖,具体办法要等到他们几个商量之后,觉得可以合作了,咱们坐在一起的时候,我才能说出来,只是有一条,绝对不能对任何外人说起这个事,只要是有一点风声走漏出去,袁克文就会否认与这个事情有任何关系。

本来还挺担心的吴先生,听他这么一说,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思反倒有些放下了,连夜回去与在北京的另外两位合伙人,在一起商量袁克文的建议。

这二位一听,大总统的二公子也想参与进来,都有些控制不住的激动,在他们看来,如果有这位二公子的参与,就不仅仅是多筹点钱,多压点价的事了。

有了二公子的加入,这件事不仅变得有可能了,这里边的利润可就打着滚的往上涨了,恭王府再牛,满清已经没了,还有那个心气,跟现在的大总统的二公子讲条件?

二公子一句话把价格压下来个半成,甚至一成都是可能的,别看只是一成半成,架不住底数太大,这是上千万的买卖,一成就是上百万啊。什么叫利令智昏?这就是了,只要这人的眼睛里边都是钱,就再也想不起来别的了。

第二天上午,吴启周带着两位合伙人,来到了袁克文府上,除了吴启周,这二位都是第一次,战战兢兢进了□□。

两个人毕恭毕敬坐在袁克文的客厅里,诚惶诚恐从袁克文手里接过来茶杯,哆哆嗦嗦的拿不成个数,脸上的肌肉都是僵的,笑模样都是硬挤出来的,一杯茶洒了一小半,手忙脚乱的起身给二公子赔不是。

袁克文却是一点架子都没有,还笑嘻嘻的安慰他们不要紧张,就当这里是自己家好了。这三位嘴上客气感谢,心里却在腹诽:谁敢拿这里当自己家?还要脑袋不要了。

寒暄过后,袁克文也不再客套,说出来自己的想法,他打算与他们合作,把恭王府这批宝贝吃下,具体办法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袁克文负责把已经占据主动权的日本人挤出局,再与恭王府谈价,把价格压到大家都觉得能接受为止。

吴先生他们四家负责筹款,不足的部分以他们四家的财产土地做抵押,去跟银行还有钱庄抵押贷款。

还不够的部分,以恭王府的这批宝物作为抵押品,由袁克文以个人名义担保,从外国银行贷款,简单的说就是,他们四家尽可能的筹钱并且贷款之后,所有不足部分,都由他负责兜底,用抵押贷款解决。

至于恭王府那些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袁克文说,你们都是真正的行家,我就不跟着现眼了,你们怎么谈怎么定,我都不掺乎。

唯一的问题是,日本人已经开出来了一个1200万的价格,要想把这笔买卖从日本人手里抢过来,光靠我这个二公子的名头恐怕还不够,咱们在价格上也得让人家无话可说,至少也得是差不多才行,不能给人家留下话把。

日本人给出的这个价格,是不包括恭王府里边那些字画的,可二爷我想掺乎这个事,就是为了这些字画,恭王府里最值钱的,也就是这些字画。

那可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你们看这样行不行,除了那些字画,咱们开的价格也是1200万,但这笔买卖必须包括这些字画在内。

可以让溥伟另外出个价,甭管他要多少钱,咱们都答应他,只要他答应,把那些字画一起出手就行,二爷倒想看看,溥伟长没长那个胆子,敢敲二爷我的竹杠,我就不信他有他爹那个尿性。

至于咱们之间怎么分账,二爷在这把话说明白,你们把东西拿出去,能赚多少都是你们的能耐,二爷不管也不在乎,我只要那些字画。

当然我也不是全要,全要我还真特么要不起,回头紧着我先挑就是了。二爷也不占你们便宜,这些字画你们什么价收,二爷就按什么价接,如果到时候二爷手里钱不凑手,就先在你们那放着,什么时候方便了再换回来。

得嘞,就是这个话,行不行的你们就搁这合计合计吧,二爷有点困了,我先进去迷瞪一会,回头听你们回话。”

袁克文站起身来,打着哈欠晃晃悠悠的就往里边走,一看就是大烟瘾犯了。吴启周他们三个当然明白,这位是要进去抽两口了,赶紧站起来笑脸相送。

等到袁克文的身影消失在珠帘后面,这三个人脸上的笑模样瞬间就没了,互相看了一眼,都明白对方的心思,为防着隔墙有耳,他们凑拢到一起,头挨着头肩膀挨着肩膀,开始小声嘀咕起来。

要说做买卖,这三个人都是人精,古玩这一行讲究的就是眼力还有精明,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眼力不够就会上当受骗,也叫打眼。

再大的买卖,只要上一次当都有可能玩完,光有眼力肯定还不够,还得会察言观色,懂得人情世故,总之一句话,做这一行的就没有笨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