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圣旨下,萧谓入翰林院,给一位姓梁的老编修做助手。说实话,这工作真不是一般的无聊,每天钻故纸堆,皓首穷经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个编修。可是没办法,因为要想有生之年能够入阁拜相,必须入翰林院,因此每年还是让众多新科进士趋之若鹜。好在几天后萧谓发现翰林还有些兼职,比如给官家讲讲历史,给皇子上上课,但多数都是临时传召,比如朝政涉及一些专业领域君臣不了解,就传召翰林解答。这种事有两个好处,其一是一经传召不用坐班;其二可以出入禁宫在帝后面前刷存在感。
萧谓年纪小,又是新科探花,有人存心给他难堪,所以这段时间基本上一有这些事都要派他去,有人问这不是好差事应该老资历的翰林去吗?其实不然。皇子那里上课可以是老翰林去,可是官家传召可不是什么好差事,那官家和众朝臣不知道的老翰林多数也无从得知。说不得在故纸堆中引经据典的说些似是而非的圣人言糊弄过去,君臣一头雾水,虽不会说什么,但总归印象不佳,影响升迁,所以一般都是能推就推,让新人去应/召,也是职场菜鸟的常规任务。
但是萧谓是不一样的,毕竟三千年文化积点,格局见识远非北宋人可比的,他要考虑的只是话术问题,不要犯了忌讳惹官家不高兴就好。几次奏对令官家赵恒已经对他刮目相看,以后批阅奏折总喜欢让他随侍左右,每每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含金量比之前的老翰林不可同日而语。由此萧家父子两人分别获得帝后的青睐,一时在朝上风头无两。
这天萧谓陪着官家批阅完奏折才到申时,谢绝了宫里留饭,回到小院直奔厨房查看有无剩菜剩饭,他真的不喜欢宫里的御膳,什么东西都拿来蒸煮,时间长了嘴里淡得很。到厨房看到几块金黄的薄饼抓起来就吃,也顾不上放半天口感欠佳,吃了一口之后忽然想起来还有之前弄的火腿,切了几片裹在饼里,简陋板的肉夹饼,可惜没蔬菜和酱料。
填饱肚子之后看到正房的灯还亮着,就抬手敲门,因为按原计划商队这几天应该抵京了,他来问问顾千帆有什么消息。
顾千帆告诉他商队已经顺利抵京,不过出了点意外,货物损失了一半。
今早商队中顾千帆的亲信向他汇报:商队的三名头领中李四和王宝合伙排挤张昀,一有机会就离间张昀和伙计们的关系,凡事张昀提出的意见他们全部反对。就因为这样路上错过了食店,结果遇到山匪,李四为了怕担责任,提出要拼死保护货物,张昀却提议抛弃笨重便宜的货物尽快摆脱山匪。后来一部分人跟着张昀拿了些货物逃了出来,李四王宝不知所踪。
顾千帆说的话在萧谓的意料之中,这也是第一次萧谓没有让商队带太多太贵重的货物的原因。
用些许货物试水,让日后的隐患提前发现,规避风险也是值得的。长舒一口气,正要说些下次商队采购的事项,突然顾千帆给了他一个手势,紧接着吹灭了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