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盼儿的创意确实不错,普通的手织粗布只要领口袖口和底边绣上一些竹子、万字纹,就多了些意境,会有市场实在是意料之中。
不过绣的花边哪有染色的衣料值钱呢?或者再引入印染……萧谓一瞬间已经想了很多,对他来说这是小事一桩,至于盼儿在原著中开的茶楼,就算了吧,宋朝的茶类似油茶面,还多加了一些调料,味道实在不敢恭维,来到这世界吃过一次再也不想碰了,还是纺织业有发展,嗯,值得鼓励。
至于酒楼,本来已经开始筹备了,不过这次顾千帆立功之后十有八九会更进一步,指挥使职位不日到手,此时经营东京一流酒楼就有些扎眼了,一定会挡了一些人的财路,不如押后,待升官之后根基稳定了再开不迟,免得有人出来叽叽喳喳的捣乱。
等萧谓和引章联袂来到盼儿的小布庄,实际看到的布料却让萧谓大吃一惊。只见布庄的坯布都是小件,布幅只有半米宽。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棉布。
说实在的之前萧谓并没注意现在的宋朝还没有棉布,日常穿的丝织的衣物在他看来丝滑又舒适,在前世也很喜欢穿,但囊中羞涩买的少,所以来到大宋每天都有丝绸穿,就以为是大家都穿这些,偶尔有人衣料有些粗糙也没注意,现在看来只怕自己穿的是这个年代的上等布料了。至于老百姓日常穿的丝麻等由于大多打着补丁,甚至破破烂烂的,他压根没注意是啥料子。原来这个年代粗棉布还没出现。
这就好办了,当下萧谓让盼儿和引章收集市面上的棉花,制作纺车。小时候奶奶用过,小萧谓还帮奶奶缠过线团呢,不过现在也有纺车,毕竟丝麻也需要纺的,稍加改动即可。
当细细白白的棉线纺出来后,二女惊叹不已,至于织布就简单了,不少家里都有,这织布机相当于后世的缝纫机,可以列为结婚四大件之一呢。
最大的障碍就是市面上的棉花太少,好在关中平原适宜种棉花,要不顺便发展种植业?可是大宋所有耕田都得种粮食,这是基本国策,想要种植经济作物不能占用良田。那只能进山了。这个暂时不考虑,摊子铺的太大,他又不想一直做这个。
思来想去萧谓只能寄托海上贸易了,市面上的棉花多来自海外,好在这东西并没有被海外垄断,我国个别地方也有种植,只是没形成规模而已,所以价格并不昂贵。萧谓和有关商号签订了大量收购的合同,暂时两年这小布庄也尽够了,不是还有饥饿营销这一说法吗?
经过一番准备,小布庄于一个月后重装开业了。布庄内部用大量布料装饰,色彩搭配,省钱还有意境。
布料舍弃了刺绣,采取了明清流行的酸染,这种染色缺点是颜色不够明艳,萧谓索性参考后世日系色彩,以色彩搭配为主打,用内外衣同色系搭配的布料做组合。此外还作出两套饱和度较低但是1:9撞色设计的成衣,让盼儿和引章当模特。
初时并没掀起浪花,后来盼儿出主意,二女主动出击,在京都最出名的宝福楼首饰店晃荡几天,成功吸引富家贵女身边人的注意,她们感觉此颜色搭配不出风头但却是把婉约贤淑的气质尽显,打听了汴梁城所有布庄和成衣店,才找到二女所在的布庄。又因为一路找来已经得知,这种色系是这家店独有的,所以也不废话,定制了全府一年九成的衣服,剩余的一成当然是节假庆典一定要穿的鲜亮喜庆了,就这一笔已经够二女吃三个月的了。
大家刚庆祝开业大吉,抓紧备货的时候,从第七天开始各大家族的马车和管事纷纷登门,络绎不绝的订单一下子把盼儿她们闹懵了,小店规模有限,做不过来啊。通过打听才知道,当今皇帝的姐姐荆国长公主要在三个月后举办赏花会,要求三等以上官员子女必须参加。会上还有才艺表演,虽说不是正规比赛,但获的贵人青睐的也有赏赐,所以说变相的还是比赛。
之所以要求必须参加,是因为朝廷要掌握官员的子女婚姻,不能有强强联合越过皇权的可能发生,如果出现萌芽即刻采取赐婚或收入内宫进行干涉,防患于未然。
另外这布料突然受追捧主要还是荆国长公主的夫君被爆经常去青楼瓦舍偷吃,荆国长公主因此特别讨厌莺莺燕燕花红柳绿打扮的女子,所以大家投其所好,瞬间小布坊的生意直线上升。
萧谓赶紧多联系几家商行,加大了收购棉花的数量,又临时招募妇女纺织,忙的脚不沾地,直到赏花宴头一周才算忙完。一觉睡得天昏暗地,醒来已经金乌下降玉兔东升,简单垫垫肚子就开始数钱,不对,是盘账,算了一下三个月来小布庄共赚了三千多两银子,这简直又是日进斗金。
萧谓有些傻眼,这么赚钱的吗?赶上高科技加持的活字印刷了?不可能啊?仔细回想,慢慢想通了,活字印刷虽然是高科技,但知道他赚很多钱的人并不多,而且规模一直没扩大,当然他也没想扩大,大宋朝没专利法保护,他要是扩大规模,肯定保不住商业秘密,到时候赚不着钱是小事,传到欧洲就坏了,没有活字印刷,欧洲的工业革命起码晚上五十年,让他们来中国欺负人,也许后世物理书会因此薄一些,嘿嘿,各位学子不用谢,嗨,一下没注意扯远了。
而这棉布加色彩创新就不一样了,不光是高科技,还是赚女人的钱,嗯,一加一大于二。
就在萧谓他们庆祝赚钱的时候,京都最大的布庄彩仙坊的大掌柜正战战兢兢的向东家汇报近三个月的账目。没等话说完就听茶杯落地的声音,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斥责,掌柜的也苦着脸没办法,他已经让伙计调试染出那种不饱和的颜色了,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调不出来,按理说少加点颜色就能出来,可是颜色一浅就显得旧,不像新布料,倒像压库底的陈年褪色布料,另外不知道那小布庄哪来那么多颜色,光是介于紫色和红色之间的颜色就有8种,不知道怎么弄的。如果萧谓知道他的想法就会替他说出来:这就是科技与狠活,不同的酸浓度和不同温度的调整,在加上自己事先弄出的完整色板,秒杀北宋一众布坊那是一定的。
大掌柜挨了一顿骂之后还得帮东家想辙,总之技术是铁定赶不上了,剩下的就是来阴的,打探结果是小布庄的临时工只负责把棉花纺成布匹,染色的工人签的死契,染色过程中只有萧谓在不同时间放一些粉末。看来关键技术在东家手里,偷学没戏。东家那狭长的眼睛里冒出一道厉色:不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你们也不知道老夫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