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嘘!此间无诡 > 第31章 第 31 章

第31章 第 3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先生带回的那一卷汉律似乎打开了某种开关,长门宫的诡物们开始频频出门,去廷尉府衙“借”几卷书简,看完了再换新的。一开始还好,他们只拿一两卷,后来是三四卷,再后来七八卷,再再后来……

——啊喂,你们把廷尉府衙的书卷搬空了吗?

放在廷尉府衙的《汉律》是什么?是廷尉府官吏的工具书。遇到叫不准的案子翻一翻,教新人时读一读,年终岁尾写工作总结时看一看,发现工作中BUG太多,《汉律》需要更新,那必须仔仔细细的研究一番。少了一两卷还能说是被其他人拿走了,全丢了?当大家是瞎子吗?

廷尉府衙的《汉律》丢了,抓贼的被贼抄了老家,成了朝廷今岁最大的笑话。朝臣们怀疑了游侠,怀疑了勋贵,怀疑了廷尉的仇家,他们甚至怀疑是哪个脑子有病的诸侯王发病了,就是没往诡物身上想。

——咋地?那头炮制妥当、血淋淋的囚徒,诡物看都不看一眼,非要啃木头不成?

刚开始,除了自觉受辱的廷尉府官吏卯足了劲儿抓贼,他们人都在看乐子。别问,问就是廷尉张汤人品不好。

在廷尉府日夜看守、甚至求皇帝调了重兵把守,廷尉府的书卷该丢还是丢,丢完了,还有之前丢的书简突然冒出来,皇帝某根敏感的神经被挑动。今日丢的是廷尉的书卷,明日丢的会不会是皇帝的玉玺,皇帝的脑袋?

一时之间,长安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皇帝心情不好,廷尉都要以死谢罪了,其他人当然要夹起尾巴做人。原本能够出宫玩耍的卫长公主被皇后约束着,只能在椒房殿的一亩三分地活动。她本不觉得宫外有什么好。但是,不想和不能是两回事。

人被关久了,难免要抱怨。

“廷尉那边还是没有头绪吗?”也就是受宠的卫长公主,旁人哪敢在皇帝面前提廷尉。

刘彻并不忌讳心爱的女儿谈论朝廷上的那些事儿。他也不会引导女儿过多参与其中。刘彻只是用哄孩子的语气说:“无趣了?不若召一二勋贵少年来宫中做客?阿姐一直惦念着你呢。”

刘彻口中的“阿姐”指的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是少年,她家有一个年纪合适的少年。

卫长公主听懂了隐晦的打趣。她红着脸,强作镇定,道:“也不知是谁,与廷尉开这样的玩笑,弄得跟闹诡似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

在以前,诡物与活人罕有交集。或者说,与诡物有交集的活人都死了。纵然刘彻是皇帝,对诡物的了解也只是有的人死了变成这玩意,它们危险性嗜人,不太祸害权贵,以及种种不知道有没有用的规避诡物的方法。近来的一些经验告诉他,诡物会在意生前事,会告状,会骗人。他们并不只是不可控的凶兽。

草草结束与卫长公主的亲子时间,刘彻离开椒房殿,招来一个不起眼的侍者,问道:“刘嬛最近在做什么?”

“最近公主常去太史令处借书。”侍者答道。至于其中细节,比如书是司马迁偷偷拿给刘嬛的,以及司马迁把刘嬛认作诡物,旁人就不知道了。

——咋?我们看起来敢近距离盯梢那个妖邪?

又是书?刘彻面上不动声色,道:“宣刘嬛进宫。”

刘嬛瞥了一眼小心翼翼的侍者。皇帝有请?若是以往,皇帝算老几?但是,看看这长门宫——

从前陈阿娇幽居长门宫,一直是皇家出钱供养。如今长门宫归刘嬛了,这份供养也没断。无论何时,给钱的是大爷。

“那就走吧。”刘嬛漫不经心的说。

侍者欲言又止。公主觐见皇帝,不盛装打扮一番?哦,小公主没有盛装,只有诡物撑场面。

…………

……

打扰了。

不过片刻,刘嬛就骑着逐风,来到了宣室的门口。她跳下马,打发逐风去一旁玩耍。

刘彻正与臣子议事。御座对着大门,皇帝恰好能看见门口的动静。年幼的公主骑着高头大马直冲宣室,还有那匹明显不对劲的马,其他人竟没觉得不对。刘彻下意识的摸了摸胸口,啊,是熟悉的心梗的感觉。

“阿嬛来了?”皇帝停下来议事,笑着对刚进门的女童说。

竟有女童不经通报,直闯宣室,殿中臣子本欲斥责一番。可看皇帝的态度,他们很有眼色的将斥责的话吞了下去。

刘嬛一边往里走,一边打量屋里的几人。站在最末尾的,是几个身着官服却透着几分怪异的人。往前一点,是一个穿着更精致官服的长者。他看起来像个正经官吏。他的身边,是个瘦高的中年人。刘嬛记得他。在廷尉府衙,她从这人手里接过了一份书简。当然,他什么都不知道。屋子的另一边,站着几个身着宽袍大袖、画风与殿堂格格不入的中年男子。两边泾渭分明,就差把“不是一路人”写在脸上了。

刘嬛的目光从这几人身上草草扫过,走到御座之前。她拱手行礼,道:“陛下。”

“阿嬛且在一旁安坐。”刘彻在御座旁为刘嬛设了座位。

刘嬛平静的走到御座旁,大大方方的落座。她看向下方,见那位官服精致的长者盯着她,眉头紧皱,欲言又止。不说话就是没话说,刘嬛的目光越过他,落在他身后那群人中。

位列倒数第二的是个圆脸的青年。他很紧张,很敏感。似乎察觉刘嬛的目光,他小心翼翼的撩了一下眼皮,恰好与女童清凌凌的眼眸对视。他身子一抖,飞快的低头,额头渐渐渗出汗水。

瘦高臣子正与皇帝上奏,所言为廷尉府衙书简丢失之事。

嗯?

刘嬛将视线投向下首垂手站立的臣子。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廷尉张汤。此时他全然没有了小儿止啼的酷吏风采。只见他神情萎靡,一板一眼奏报,廷尉府衙案卷书简大多丢失,所剩无几,查找无果,连个嫌疑人都没有,整个人透着淡淡的死感。

刘嬛死死的板着脸。只要够面瘫,别人就发现不了她的尴尬。

就像长门宫的诡物们不过问刘嬛在活人中的社交情况,她也不会过度干涉诡物们的日常活动。如果他们要杀人,一定有理有据。至于被诡物本能控制,吃个人解解馋——他们丢不起这个人。刘嬛知道他们从廷尉府衙“借”书,但没想到是这么个“借”法。

张汤奏报之后,轮到那位精致的长者。他是九卿之首的太常,掌管鬼神祭祀之事。此时,他向皇帝汇报诸位巫师对廷尉府衙探查的结果。他说:“廷尉府衙未见诡物气息,诡物作祟之说,实乃无稽之谈。”

一旁的张汤的气息更加颓废了。

刘嬛:……说得很好,不要再说了。

太常之后,开口的是另一边怎么看都不是官员的人。他们原来是方士,为首的那位唤作李少君,是个仙风道骨的中年人。这人起手就是先秦时期如何如何,说话云里雾里,玄之又玄,简而言之,世间有许多未解之谜,都是神仙的旨意,凡人难求仙道,可寻丹药相助——皇帝,打钱。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人才。

听到一半,刘嬛就走了神。她再次看向躲在人群后面的青年。

那青年衣衫已经汗湿,身子微微颤抖,看起来快昏过去了。

方士的话是皇帝爱听的。听了一箩筐的假大空,刘彻微微颔首,偏头看向刘嬛。

“阿嬛——阿嬛在看什么?”刘彻好奇的问道。他顺着刘嬛的目光向下望去,看见了那个过分紧张的青年。他下意识的皱了皱眉。

“那个人,看起来有几分本事的模样。”刘嬛说。

见到那人的第一眼,刘嬛就察觉到那人的与众不同。他的气息,与身旁之人不同,亦不似诡物,更不像楚服,细究之下,竟与刘嬛自己有一丝相似。他那点儿异常又太弱,轻易便可碾碎。

“这位……”刘彻看向那青年。

那青年身子一颤,“啪嗒”一声,跪得安详。

太常脸色一黑,还不得不为手下打圆场:“此为巫师宁溪,他素来胆小,为天威所摄,瑟瑟不敢言。”

“你是怕皇帝,还是怕我?”刘嬛好奇的问。

怕皇帝,是这人胆小。怕刘嬛,是这人有特别的本事,看出了刘嬛的与众不同。

刘彻锋利的视线落在宁溪巫师的背上。

除了刘彻,其他人并不知道“阿嬛”是谁。她这个年纪,不可能是宠姬。若是公主,皇帝最宠爱的卫长公主也不敢在皇帝议事时走进宣室。她对皇帝行礼不甚恭敬,如今更是敢在皇帝之前,诘问太常的属官。

在皇帝拉着臣子开小会的时候,交头接耳是不可行的。大家打着眉眼官司,扎人的视线纷纷落在太常身上。太常自然感受到身后的目光。恼火吗?自然是恼火的。可是,看看皇帝的态度,有他恼火的份儿吗?一群没眼色的东西!太常老神在在,憋屈中透出几分优越感。

刘彻的目光从巫师身上收回。他问:“廷尉府衙书简丢失之事,阿嬛有何看法?”

“……他们会还的。”刘嬛说。

哟呵?刘彻诧异,又不是那么诧异的打量刘嬛。

“请问这位……淑女,‘他们’是谁?”张汤虽恭谨,语气中却隐隐透着一股子怒气。

“大约是,你的前辈吧。”刘嬛想了想,概括道。

“淑女何故如此辱我?!”张汤怒道,“那贼人姓甚名谁,身在何处?”目露凶光的模样,确实有几分酷吏的风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