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紫宸殿 日 内
殿内正靠中的台阶上是一个简约却又不失精致的木雕花书案,案上摆满了书简。
李谡斜倚于书案后,手肘轻撑额头,装作在思考的样子,实则眼睛已经闭上,头微微摇晃。
台阶之下,众老臣分列而坐,其中最中间的那个头发斑白却威严赫赫,他是姜太师。
姜太师发现了李谡掩饰的小动作:“陛下的策论可已完成?”
李谡猛然惊醒,迅速调整坐姿,把案上的纸摊平:“马上就好了。”
然而纸上却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字,李谡笔尖轻触纸面,作出一副认真书写的模样。
姜太师:“陛下心绪已飞,今日便到此为止吧。待您完成,明日再呈与老臣审阅便是。”
李谡如释重负:“好,有劳姜太师费心了。”
众官员们齐齐起身,行礼告退。
李谡:“先生们慢走!”
待众人离去,李谡立刻精神焕发,对一旁的姚汇吩咐道:“姚汇,快去大福殿叫子明他们过来!”
姚汇:“陛下见过郑六郎后,莫忘了策论。”
李谡:“知道了,你快去吧!”
115大福殿 日 内
大福殿内,太后端坐于主位,面带微笑。
太后:“听闻秦娘子娘家有一侍女,医术颇为高明,宋国夫人的顽疾有了转机?”
杨氏带着郑元琭和秦定儿二人坐于一侧。
杨氏:“这些个谣言怎么连太后都信啊,不过是个侍女罢了,略懂些医术。老夫人的病哪是那么容易医好的。好在卢公已迁居长安,能时常照料着些。”
太后:“即便如此,有这份心意与才学,也是难得。若真能助宋国夫人康复,吾赐她削去贱籍,亲自送她出嫁。”
杨氏没想到太后会赐予这样的恩典,正要反驳,被秦定儿插了一嘴:“太后的恩情,妾感恩戴德。不过,为祖母医治是妾的分内之事,不敢替侍女讨功劳。”
太后:“话是这么说没错,但该赏的还是要赏。”
秦定儿:“那妾就借太后吉言,希望能早日得到太后的赏赐。”
太后:“哈哈哈,这话说得不假。元琭,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可得好好待人家。”
郑元琭笑道:“是,多谢太后夸奖。”
此时,一名内侍匆匆步入殿内,传报道:“禀太后,圣人那边已结束议事,请郑六郎与秦娘子前往觐见。”
太后点了点头:“好,那你们便去吧。”
郑元琭和秦定儿起身行礼告退,杨氏也起身施礼:“太后,妾也难得进宫一次,想去探望探望杨太妃。”
太后:“嗯,你们姐妹俩也是该好好叙叙旧。你也去吧,我就不留你了。”
116紫宸殿外 日 外
一个内侍领着郑元琭和秦定儿来到紫宸殿外。
秦定儿微微低着头走,眼睛又忍不住四处瞟着,震撼于皇宫的华丽浩瀚。
二人走到殿门口时,又一个内侍从殿内出来,拦住他们:“郑六郎稍候,圣人还在会客。”
郑元琭:“刚刚不是说结束了吗?”
内侍:“章相公是刚到的。”
117紫宸殿 日 内
李谡坐在榻上,手里掰着柑橘,身子朝外倾斜,远远地望着殿外。要不是姚汇拦着,他可能直接到门口去迎了。
内侍领着郑元琭和秦定儿上殿。
李谡三两下把手里的柑橘吃完,用帕子擦了擦手,坐直了起来。
郑元琭:“臣携内人秦氏参见陛下。”
秦定儿:“臣妇秦氏参见陛下。”
李谡的目光在秦定儿身上停留片刻,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温柔的弧度,随即迅速收敛,以免失态:“快免礼,你是子明的娘子,也算是我嫂子,这些繁文缛节以后都免了!赐座!”
秦定儿:“多谢陛下。”秦定儿心中亦对这位年轻帝王充满了好奇,不时以余光偷偷打量。
内侍们搬来两把椅子供郑元琭和秦定儿二人就座。
李谡高兴地说:“今日可总算是见到真容了!宫里到处都在传秦娘子的美貌,说得天花乱坠,你说他们又没参加婚礼怎么知道的嘛。我看啊,他们说得再好都不及真人万一!”
秦定儿被夸得脸微微泛红:“陛下过奖了。”
李谡:“子明,我真替你高兴!成了家,立业也不远了!大家都等着你今年春闱大放异彩呢!”
郑元琭打趣道:“陛下今日心情不错啊,莫非是方才章相公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李谡笑容微敛,轻叹一声:“哎呀我要跟你说来着,这不想着你大喜的日子,特地带娘子进宫来,就不提这些糟心事了的。”
郑元琭:“无妨,陛下有什么就说,不用避着她。”
李谡谈起政事,李谡的笑容收敛起来,不由得流露出忧郁的愁绪。
他犹豫片刻才开口:“章相公有意让我提前亲政。”
郑元琭闻言,眉头微蹙:“提前亲政?提前到何时?”
李谡:“今年五月万寿节之时。”
郑元琭:“章相公这是何意?先帝遗诏封其为顾命大臣,他却要放权还政?”
李谡:“是啊,我也捉摸不透他的用意,就说明日早朝再议。”
郑元琭沉吟片刻,语气坚定地说:“不可答应。”
李谡:“这事,满朝文武都不会答应的吧。”
郑元琭:“不,他既已亲自面圣提出,明日早朝,章相公定已精心布局,引导朝议。陛下,明日无论两位相公或是其他朝臣如何劝谏,您千万不可答应提前亲政,以年幼才疏为由婉拒,并重申对两位相公的信任,及遵循先帝遗诏的决心。”
李谡:“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两年,我需得守拙。”
郑元琭:“是。您虽已即位多年,但并未真正掌权,威望未立。此时若急于亲政,恐难服众。如今只有韬光养晦,暗中积聚力量,两年后正式亲政,才不会不受制于朝臣。”
李谡若有所思:“我明白了。”
118宋国夫人房 日 外—内
宋国夫人靠在床头,眼睛睁着看向自己正在由人诊脉的手臂。
卢公坐在床边的矮脚凳上,细心地诊脉。
房内无比寂静,王氏与薛氏在一旁静静守候,千凌也站在一旁。
卢公缓缓起身,打破了宁静,他转向千凌,语气中满是钦佩:“姑娘医术高超,老夫人气色已见好转,实乃奇迹。姑娘到底用的什么药?不知可否让某学习一二?”
千凌:“言重了,此乃家师秘传,不可传授他人。”
卢公:“理当如此,只要能解老夫人之疾,医者何人,皆是大善。”
王氏见状,连忙插话:“是啊,没想到,秦氏带来这么个小丫头,医术竟然如此之好,六郎这媳妇啊真是没白娶!若真能医好母亲,定当重重有赏!”
卢公附和道:“是啊,某也一定要赏的!”
千凌:“医治宋国夫人是奴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薛氏:“好了,功劳肯定少不了你的,现在先让老夫人休息,咱们就别打扰了。”
王氏:“说的也是。(俯身至宋国夫人耳边)母亲!儿媳明日再来看您!”
正当王氏薛氏二人准备离开时,床头传来了一点哼哼声,似乎是宋国夫人在说话。
这把众人都惊呆了,纷纷凑过去听。
宋国夫人身子还不大能动弹,只嘴上弱弱地嘀咕着:“明儿...明儿...成亲...”
王氏:“母亲说出话来了!”王氏激动得没顾得上宋国夫人说了什么,转身就拉着薛氏也过来听。
卢公亦是满脸不可思议,目光在老夫人与千凌之间游移。
宋国夫人:“明儿...媳妇...”
薛氏:“母亲可是在问明儿?明儿媳妇?”
宋国夫人:“明儿...”
薛氏贴近她的耳边,一字一句大声说道:“明儿成亲了!媳妇姓秦!之前来拜见过您,您当时还未醒。礼刚成没几日呢!如今呐!就是她的陪嫁侍女在给您治病!是个好孩子!”
王氏突然转身吩咐侍女说:“快,去请秦娘子来。”
侍女小声回道:“六郎和秦娘子入宫去了,不在府内。”
王氏思索着说:“那等他们回来,传信给我。”
119杨太妃寝宫 日 内
杨太妃的寝宫在大明宫的东北角,周围修筑着茂密的草丛,仿佛隐士之居,位置隐蔽,远离人烟。
杨氏已在外殿坐着等待,双手捧着茶杯不停地喝茶,宫人只得不停地添。
不一会儿,一个宫人传话道:“太妃起身了。”
一个老嬷嬷搀着杨太妃从侧殿出来,只见她穿着一件粗麻黄裙,头戴偃月冠,俨然一副道士模样。
杨太妃:“哟,吾还说是谁呢,竟是阿姐来了。阿姐见谅,吾修心斋忘了时辰。”
杨太妃款款走来,坐在殿上主位。她虽一袭褐衣,却举手投足之间不失威严气质,一双丹凤眼斜眼瞧着迟迟没出声的杨氏。
杨太妃:“阿姐,虽然咱们是亲姐妹,但这毕竟是在宫里,规矩还是少不了吧?”
杨氏听了这话,一时间脸都青了,沉着脸色起身来,行礼:“妾杨氏见过太妃。”
杨太妃:“免礼。听说前些日子元琭成家了,真是恭喜阿姐,生的儿子个个有出息!”
杨氏还是不停喝着茶,一声不言语。
杨太妃心里不耻,嘴上却陪着笑道:“阿姐,您今日定是有大事要求吾吧,怎的不出声呢?行了,自家姐妹间就不要打幌子了,有事就说。”
杨氏终于抬起头,看着杨太妃说道:“你能不能让元玢坐上中宫之位?”
殿内顿时归于寂静,半晌,杨太妃突然大笑起来。
杨氏别过脸。
杨太妃:“求人就要有个求人的样子,你看看你,白眼都翻到天上去了。”
杨氏:“能与不能就一句话的事,你回答我便好。”
杨太妃:“我不过是个没有儿子护佑的太妃,整日里靠心斋坐忘度日,如何能决定圣人的婚事?况且,你家十一娘不是定过亲了吗?哦对,差点忘了,禁婚令。”
杨氏得知她的答案后,二话不说起身就要走,却被杨太妃叫住了:“阿姐别急着跑呀,我虽然不能,但太后能啊。在太后身边多说几句好话,那还不是容易的事。不过,阿姐怕是也太着急了些,圣人可还有三年孝期呢。”
杨氏:“若是不提前安排,等到三年后,这位子还轮得到咱们吗?我就替元玢谢过阿妹了。”
杨氏说完话又转过身去准备走。
杨太妃:“阿姐要走是不是该知会吾一声呢?”
杨氏不耐烦地转过身,匆匆说一句:“妾告退。”
杨太妃:“你求吾办事,也不拿出点诚意来!”
杨氏:“你想要什么?”
杨太妃:“给吾道歉。”
杨氏脸色瞬间变了,死死地盯着杨太妃:“你!不要得寸进尺!”
杨太妃:“这话应该我说吧。阿姐还是好好想想,自己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再来求吾吧。”
杨氏生气地甩了个脸子便出去了。
杨太妃望着杨氏可怒不可言的背影,不由得笑出声来:“难得啊,她竟也有对我低声下气的时候。想当年,她为了让我进宫,可是连自己的名声都不要了,害我一辈子被禁锢在这深宫之中,进退两难。”
一直在杨太妃身边侍奉的嬷嬷庄氏缓缓说道:“也是为了孩子。”
杨太妃:“这事,就算她求我,我也不一定能办到,但赚了她一个面子倒也不错。”
120大明宫宫道 日 外
杨氏一脸愤怒从杨太妃宫殿里出来,嘴上还念叨着:“翅膀硬了,出息了,开始给我甩脸子了!哼!要不是为了夕娘我何至于来求她!”
跟在她身后的段婆婆赶紧凑过去小声说:“娘子快住嘴,这可是在宫里!”
杨氏瞟了一眼段婆婆,忍住气愤:“害她进宫的罪魁祸首竟是我了?要我道歉?”
段婆婆:“毕竟您是当初未定亲的小娘子中最年长的,进宫的人选本是您,太妃想是就这样怪在您头上了。”
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