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胡三。”
茶香袅袅间,锦娘望向对面的男人,笃定地说。
“我便是胡三。”
他无奈地轻笑。
自十年前好友死后,他便化作好友模样,回家中替好友侍奉母亲。凡是与母亲相关之事,他必亲力亲为,从不假借他人之手。母亲病重,他便日夜于床头尽孝,亲自熬煮汤药,亲口尝后才服侍母亲喝下。母亲好转,他便陪母亲聊天解闷,逗她开心。十余年来,皆是如此。
锦娘端起已经凉透的茶杯,轻抿一口。
“千年九尾,为救好友损失三百年修为。值吗?”
“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
他畅意一笑,一双眼睛便泛起层层涟漪,眸光潋滟间,似有万千情绪隐在其中。
可最后,终是化为一声笑意。
…
中秋过后,全府上下便迎来了老夫人的八十大寿。这日,亲友们纷纷献上寿礼,晚辈们都身着盛装,口中说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话,宴席间,大家都轮流向老夫人敬酒,祝福她健康长寿,乐得她喜笑颜开。
徐立,不,胡三还特意请了戏班子来替老夫人表演戏曲,杂耍等,热闹非凡。特别是一曲《麻姑献寿》,大家是看得津津有味,拍手叫好。
寿宴完毕后,老夫人被丫头们扶着回了房间。她摆了摆手,示意不用伺候,叫退了身边的丫头婆子们,只留下她一人呆在房中。
宴席的热闹过后,她感到一股难以言说的孤单与寂寥…
不知道还有多少日子在世…不知道孩儿…到底如何…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她独自坐在床前,默默抹着眼泪。满头白发在烛光的照耀下,就像被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锦娘轻轻地叩门,老夫人赶忙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今日,席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鲍鱼、燕窝等等应有尽有,可老夫人并没有什么胃口,所有菜品不过浅尝了两口。
锦娘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长寿面进来,老夫人顿时被那浓郁的香气给吸引住了。
她今日早早地开始准备,亲自揉面。擀面、拉面,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她用心地将面条拉得又长又细,寓意着长寿无疆。每一根面条都柔韧而有弹性,口感顺滑,再用老母鸡和猪骨熬制汤头,慢火细炖,汤色清澈却味道鲜美。
一碗热热腾腾的长寿面,上面还加了老夫人爱吃的香菇和青菜,几颗翠绿的葱花洒在其中,淋上了几滴香油,看着十分诱人。
老夫人坐在桌前,拿起筷子细细品尝,一股熟悉的味道从口中瞬间散布开来。她的眼中不禁泛起泪花,她感受到了这碗面的用心和爱意,心里满是温暖。
这熟悉的味道,就像从前,她每逢生辰,儿子为她亲手煮的那碗面条…
“母亲,孩儿做的长寿面,您可要好好吃啊,愿你长命百岁,健康长寿。”
“好孩子,母亲也愿你平安健康。”她笑着边吃面条,边看孩子凑在她面前老实憨厚的模样。
“不行不行,今日是您生辰,应该是祝福您身体健康。”她的孩子老实木讷,做事情从来都是一本正经的认真。
“好好好。”她笑着点点头,无奈地说。
…
她那老实木讷的孩儿呢,到底是去哪里了呢。
她吃着面条,眼里全是曾经与徐立相处的画面,眼里的泪光闪烁着。喝了一口汤头,味道浓郁鲜美,清爽可口。
这是一碗普通的长寿面,是全天下的孩子都会做给母亲生辰吃的长寿面。
可能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稍有差别,但其中孩子对母亲的爱意却是浓厚而相似的,全天下的孩子都希望自己母亲健康长寿。
“老夫人,我知道您这十年来的担忧与困惑。”锦娘轻轻地说,她望着眼前满头白发的老人,慈祥的脸上是深深的怀念与忧伤。
天底下,哪有母亲不会认识自己孩子的呢?
老夫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徐立早已不是自己的孩儿。
可,纵使他不是自己的孩子,却如亲生母亲一般待她,凡事都以她为主,一颗孝心天地可鉴。她不是没有怀疑过,她自始至终都知晓,孩子换了人,可她无法开口,更无法质问…
因为,他虽不是亲生,却胜是亲生…
十余年的相处不是作假的,朝夕相伴的感情也不是作假的。她与他,早就有了母子情谊。
可她真正的孩儿去哪了呢…
这是她日日夜夜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的心结。是她夜深无人时,偷偷抹泪的哀伤。
锦娘不禁握住老夫人的手,这是一双布满了皱纹,但是却如母亲般温暖的双手。她轻轻地安慰道:
“我与您讲个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