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别墅每平米单价约1万,和市面上的高端公寓单价差不多。胜在面积大,容积率低,居住体验肯定比公寓好。
综合分析下来,夏志琪说服开发商不要请港台明星代言,而是找海城本地一位知名主持人做广告,然后在本市以及海城卫视辐射到的长三角城市,在公交车、报纸、杂志、电视台上轮流投放硬广和软广。
春江不需要海外买家,完全以江浙比较富裕的消费者为主要意向客户。
广告加上各类现场活动,春江虹吸效应明显,连带着把附近项目上的意向客户都吸引过来品鉴。有不少人就算买不起,也要瞧瞧海城的“半岛豪宅”是什么样子,回头好做谈资。
不到一个半月,春江就卖了1个亿,智邦一战成名。
夏志琪几乎天天都泡在售楼处,这天上午她结束会议回到办公室,就见刘畅进屋,送来一个牛皮信封。
“啥东西?”她问。刘畅说:“幸好被我截获了,没落到其他人手里。”
夏志琪有种不祥的预感,她赶紧把东西拽出来——厚厚的一叠资料,有照片,也有文件。
照片一看就是翻拍的,但还挺清楚。正当中是条大马路,边上有几栋黄色的苏联式砖体建筑,由一个连廊连接。
建筑物边上则散落着十几套机械,应该是厂区设备。
工厂管线交错,塔罐相间。大门口有条年代久远的货运铁路贯穿整条马路。
绿树掩映下,隐约可见门上斑驳的招牌:海城电镀厂。
这个夏志琪知道,春江别墅附近是有过一个电镀厂,好几年前就搬迁了。
有人把这资料翻出来,必然是想借机在春江身上大做文章。
果然,照片背后有人用红笔写着几行大字,字字犹如投枪:
春江是否进行过环评审批?
是否对建设用地土壤进行污染检测,结果是什么?
属地环保部门是否严格履职?
每个字都色泽鲜明,试图营造一种惊心动魄的氛围。
夏志琪本能地觉得这玩意烫手,把东西都给扔到了地上。
谁会整这出啊!?
刘畅弯腰捡起地上的纸,拍掉上面的尘土说:“竞争对手呗。”
要么是看春江卖得好眼红,或许是见不得智邦赚了大钱。
于是想要横插一杠、破坏一把。
刘畅说:“别理这些小人,继续卖房,馋死他们。”
夏志琪摇头说:“今天他们发资料给我们,仅是试探。咱们装没事儿的话,万一明天他们又发资料给报社呢?”
对方既然资料准备得这么详尽,多半是有后手的。
万一它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智邦虽不必担负法律责任,但仍少不了一个助纣为虐的名声。
就算不是真的,隐藏在幕后的黑手借机在媒体上闹一闹,等到金九银十的销售黄金期一过,还有不少房子捂在开发商锅里卖不出去。
后面只会更难。
刘畅说:“要不把这个信封交给甲方,让他们自己处理?”
夏志琪摇了下头,公关危机处理也在智邦提供的服务里。真那样做的话,等于当缩头乌龟,把命运交付给别人很被动,还会给甲方留下一个不够专业的印象。
退一万步讲,后面真出事儿的话,造谣的人以小博大旗开得胜,开发商底子厚经得起折腾。
可智邦呢?
夏志琪苦恼地捂住了眼睛,小声道:“让我先想想。”
当务之急,她最想知道开发商究竟在环评上做过手脚没有。她倾向于“没有”。
可利字当头,她不敢随便为他人担保下注。
要不就自己去查一下真实情况?
她问了几个熟人,发现若想朝区环保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调取相应地块的环评报告,手续那是相当的繁冗复杂。
而且必须由律师出面,也就是说因为涉及到了官司,当事人才有权去申请。
她既不是业主,也不是开发商,更不能平白无故地申请。
要不,直接去问甲方?不不不,她不要看开发商的一面之词。
她现在想知道要不要把智邦和甲方深度绑定,还是尽早摘出来比较好。
深度绑定的话,一旦开发商被证明清白,智邦就会成为它同甘共苦的合作伙伴,将来有希望拿下对方在长三角所有的项目。
临阵倒戈,开发商被证明没事儿,就会有竞争对手乘机换下智邦,之前在春江积累的口碑和资源都被人乘机摘桃子。
她需要在短期内做出决定,一旦做出后就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她搜刮着脑海中的人脉,一个名字突然跳了出来。
关鹏,这位环科系的前学霸,学哥学姐们中肯定有环保局的人脉!
死马权当活马医,她至少要去问问。
关鹏延毕一年,这时已经毕业,在一家咨询公司做助理环评工程师。
他说:“那家电镀厂搬了有些年份了,我听同行提过。你不会想找我当黑客去挖环保局的内部资料吧?”
夏志琪倒从没想到这个办法,她大笑道:“你敢的话,我觉得还行啊。”
关鹏也笑了:“先不说这样做是不是犯法。就我所知,环保局还没实现无纸化办公,很多资料都不在电脑系统里,都以纸质文档的形式存档。”
“那就是外人很难看到?”她沮丧地问。
他说:“如果能找到当年做环评的那位工程师呢?”夏志琪欣喜若狂。
对啊,又不是十年八年以前的事,最多也就四、五年。当年的经办人估计还在海城。
关鹏说这事儿包在他身上。
毕竟全市有环评资质的单位并不算多,哪些人有资格做环评分析,业内也都是公开信息。
他只要挨个去问,不愁挖不出来。
夏志琪知道他艺高人胆大,惴惴不安地叮嘱道:“你千万不要铤而走险啊,不值得。”
关鹏说:“放心吧,我虽然不是学霸了,脑子还是有的。”
接下来的几天,每次电话响起来都令她心惊胆颤。
一会儿担心幕后黑手又来惹事了,一会儿担心关鹏带来的是坏消息。
没想到第三天关鹏就有反馈了。
他说:“放心吧,我见到了当年亲手做环评报告的那位大佬,春江没有任何问题。是有人故意造谣在整你们。”
夏志琪喜极而泣,这几天的坐立不安终于有了结局。
脑门上随时有石头砸下来的感觉真不好受。
这时她才带着牛皮信封去见甲方,一来是提醒,二来也是表衷心。最重要的是,她还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接下来就是等待某人来挑衅了。
对方既然在捏造事实,多半不敢露出真容,无非背地里暗戳戳地谋划。
可一切都寂静如旧,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难道之前的一切全是虚张声势?
谁知没过几天,本市一家小有名气的报纸发出一篇名为《敢问开发商天良何在》的社论,口吻和匿名信如出一辙,连照片都一模一样。
终于忍不住现身了!
智邦早有准备,立即当天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请来了律师、业主代表、公证处代表、电视台记者,称得上济济一堂。
开发商借着这个机会,澄清舆论、激浊扬清,又把春江好好地给夸了一顿。
第二天,海城本地各大大报刊纷纷刊登了回应的文章,题目都是诸如《清者自清》、《走出争议》、《同行竞争不能靠口嗨》。
公关危机化解,智邦上下都松了口气。
开发商兴奋之余,立刻提出和智邦签订战略合作伙伴的建议,双方火速签订了意向合作书。
这样一来,甲方爸爸在海城接下来的项目完全纳入囊中了!
连潘国良都忍不住给夏志琪打了电话,说:“高,实在是高。”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夏志琪有种眩晕的感觉。
哪知她还沉浸在幸福的漩涡里没出来时,一桩桩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了。
首先,狄总的新项目不准备和智邦合作了。
话是小狄带来的:“姐,你都做上豪宅了,我们这种普通房子,估计你也没心思了,要不咱们就先暂停一下合作,以后再说?”
夏志琪无言以对。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智邦最近的发力点确实都在豪宅上,没办法,佣金多嘛。
可老狄称得上是陪伴着她成长的良师益友,智邦最初能生存下来,也全靠他。
加上有琪琪那层关系,她曾经以为双方的合作坚如磐石。
这件事令夏志琪难受了很久,主要是情感上的不舍。
哪知第二桩消息更令人惊愕。
沈薇辞职单干了,还带走了智邦的七名员工,以及老狄之前签给智邦的两个项目!
夏志琪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半夜里有时会突然醒过来,然后一想起这事儿就再也睡不着。
然后她就去厨房切半个苹果,找了个铁勺不停地挠,直到用铁勺把它一勺勺挠成泥。
自从她创业以来,不,自从她穿越后,夏志琪还没遇到过这么叫人抓心挠肺越想越生气的事。
她对曹天娇说:“这八个人当中,四个都能享受到我提供的买房津贴。现在他们宁可不要这笔钱,也要离开公司?我这个老板是不是太差劲了,太不得人心了?”
曹天娇完全不敢用过去那种讥诮一切的口吻和她说话,因为夏志琪说这话时两眼通红,情绪激动,明显再添一把柴禾就能烧起来。
以前都是她安慰她,现在换了过来,她试探着用一种比较公允的口吻说:“可能人家坚信出来干能拿到更多吧?”
另立山头,在打工人看来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夏志琪不得不承认这话很对。
可她还是不甘心,又逮住吴茜抱怨,后者感慨道:“沈薇这丫头,有点本事啊?”
夏志琪气道:“还夸她!她这是背后戳我刀子,和勾引别人老公有什么区别?”
吴茜笑笑,为她端来刚炸出来的粢饭糕,非常挺括的那种,里面还有细细的苔条和火腿。
她说:“把老客户带走不仗义,但也不违法。再说老狄那边去意已决,就算沈薇不下手,肯定也会落到别的同行手里。你哪怕装大度,也得把这戏给演下去,省得叫人看笑话。对吧?”
通过这件事,夏志琪得到了两个教训,那就是:
1、接受所有人的离开。
2、不要妄想所有的人都觉得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