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掌中看 > 第41章 第四十章

第41章 第四十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日落日升,姜见黎昏睡了一整日才苏醒过来。盯着浑然陌生的屋顶,她久久回不过神。

不是王府扶萝院,也不是京郊的农庄,哪儿这是?

姜见黎想坐起,却发现双臂无力,且只要轻轻一动,四肢百骸便会传来难耐的痛楚。

看来暗卫塞给她的药丸已经失去了药效。

忍痛抬起胳膊,伤口处都被洁白的纱布裹着,凑近轻嗅,底下传来阵阵药香,应是有人给她上了药还包扎了伤口。

正疑惑着,姜见玥一脸探究地出现在了她的视线中。

哦,她想起来了,她故意晕倒在朱雀大道上,被姜见玥的人找到了,然后姜见玥坚持要京兆府尹将她抬回去,抬着抬着她就真晕了过去。

那么,此时此刻,她是躺在京兆府的榻上?

“醒了?”姜见玥从婢女手中接过一碗药,“喝吗?”

姜见黎张了张口,“喝。”

“原来你也怕死。”姜见玥将药塞入姜见黎手中,“动静闹这么大,你想好怎么跟姨母解释了吗?”

姜见黎憋着气将苦涩的药汁一饮而尽,“没有。”

“那你想好怎么和陛下解释了吗?”

姜见黎目光闪烁,略显心虚,“也没有。”

姜见玥气得想发笑,“你知道你昏迷的这一日,京中发生了什么吗?”

姜见黎抬起头,目光灼灼,“陛下对孙家动手了?”

姜见玥不想笑了,她用怜悯的目光看着姜见黎,“何止孙家,被左威卫包围的还有御史大夫陆家,以及一大批与孙家有姻亲往来的朝臣家族。”

“陛下的动作如此迅速?”姜见黎蹙眉思索,“可是动静也太大了些。”

“你还知道动静闹得太大了?”姜见玥反问,“你往朱雀大道上一晕,动静怎么可能不大?”

“县主生气什么?”姜见黎盯着姜见玥铁青的面色问,“县主后悔帮我了?”

姜见玥脑袋发胀,她扶额道,“我帮不帮你,你都是王府的人。”

言下之意,无论她帮不帮,姜见黎闹得这一出,在别人眼中也同王府脱不了干系。

“朝臣以为是姨母想帮陛下肃清朝堂,个个捕风捉影,如履薄冰,勤政殿里头互相检举的奏疏堆了好几张案几。”

“这不是好事吗?”

姜见玥倍觉自己的头更疼了,“你用了陛下的暗卫,又擅作主张,倒逼陛下动手,陛下会怎么想?”

姜见黎还未开口,就被姜见玥堵了回去,“阿黎,你姓姜!你是姨母带回来养大的!”

“县主是认为,陛下会以为我所行所为是阿姐授意?倒逼陛下在此时动手也是阿姐的意思?”姜见黎摸了摸包扎伤口的纱布,“若是想得那么多,此事便没办法快刀斩乱麻,何况,陛下未必会这么想。”

萧贞观只会怪罪于她一人,不然她何必在行动之前夜访勤政殿。

“阿黎,难道没有其它法子引出孙家有罪,你就非得……”大约是觉得此刻再翻旧账也无意义,话说到一半,姜见玥忽然就不说了。

姜见黎知道她想质问什么,向质问为何她要从幕后走到幕前,她出现在孙茂眼前,刻意激怒孙茂,让自己受了一顿鞭刑,除了让孙茂殴打朝廷命官从而罪加一等,还有什么意义?

对他人而言无意义,但是对她自己,可不是如此。

八品万作园监的位置,她不会轻易满足。

以萧贞观对她的忌讳与厌恶,想紧凭一个万作园就迅速往上爬,需要太久太久,她等不了。

所以要想尽办法让朝臣看见她的功劳,让萧贞观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不可能的功劳。

她在恩科舞弊案中所能做的有限,毕竟她身不在三司,所以她才需要一身伤与一个导火索的身份来加重她的筹码。

她连结果都盘算好了。

司农寺主仆万历程科考那一年的主考官,是孙侍郎,而他一向以孙氏门生自居,对孙侍郎甚为亲近。

当然,这一切她不可能对姜见玥和盘托出。

“县主多虑,”姜见黎抬起头,叹了口气,“孙家有杀手,我只能往人多处去才能保住自己的命,他们总不会再朱雀大道上对我动手。”

姜见玥显然不信,但事已至此,她也不能再多说什么,只道,“阿黎,一回便罢了,陛下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你。”

萧贞观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她?

才不会。

萧贞观连一回都容忍不了。

她猜得到萧贞观会是怎样的气急败坏,不过那又如何?

萧贞观很是后悔,后悔自己为何要派暗卫跟着姜见黎。

姜见黎很会得寸进尺。

“陛下?”

萧九瑜原是来同萧贞观商讨对科举舞弊一案的处置,谁知她说着说着,就发现萧贞观走了神。

今日萧贞观已经不是第一次走神了。

“陛下?”萧九瑜又唤了一声,笑道,“陛下今日怎么心不在焉的?担心阿黎?”

萧贞观像是被猫猜到了尾巴,炸毛道,“没有!朕是在想一个科考舞弊案背后牵扯出这么多其它案子,朝臣们互相检举揭发,动静闹得这般大,该怎么收场?”

“哦,”萧九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陛下不是在担心阿黎,那就是在责怪阿黎了?”

“朕……”萧贞观气得将奏疏一扔,“阿姊,你是谁的阿姊啊?!”

萧九瑜收了笑,做出严肃之状,“臣是陛下阿姊,也是陛下臣子,所以才想着实话实说,好不教陛下闭目塞听。”

萧贞观重新捡起奏疏,却不看上头的内容,将头撇向一旁,“什么实话啊?”

“我大晋南北一统后,已八十年有余,历经永嘉、凤临、承临、熹和四朝,虽已成治世,然朝中危机不可小觑,”萧九瑜取来自己亲笔所写的百官谱,“陛下想来已经看过这幅百官谱,否则也不会迅速从御史大夫的一封急奏就窥见孙家的意图,但是陛下,可曾看到另外一面?”

萧贞观摇头,“阿姊你就直说吧。”

“大晋北归之前,偏安江南二十余年,延和帝一直意图北归不得,陛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萧九瑜问。

那段前尘,萧贞观从颜太傅口中听说过,她想了想,“因为北齐兵强马壮,因为那时的大晋有世家横行?”

萧九瑜伸手在百官谱上画了一个圈,“今时今日,陛下以为世家是否存在?”

萧贞观望着密密麻麻的门生姻亲关系,忽然明白了。

“陛下,世家永远不会消失,这是每朝每代都会面临的问题。”

萧贞观闻言不吭声,她知道,但是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而今虽有科举,斩断世家世袭之路,但是世家却时刻以另一种方式而存在。

他们是一棵棵大树,而大树,总会召来鸟虫在其上栖息。

萧九瑜道,“孙家之前从不敢舞弊,而今却敢了……”

“那时因为他们,还有前朝许多臣子,都未曾将朕放在眼中,”萧贞观提起这件事,已经没有从前那般气愤,“他们臣服,是因为朕的皇位乃阿兄亲传,阿耶所承认,但是他们臣服的不是朕,是萧氏,是皇权,孙家觉得朕只是一小女子,所以才敢蒙蔽朕的双目,做出这等事。”

“不止孙家,小瞧陛下的朝臣,在陛下登基之后,背地里动作不少,就看这百官谱,臣上个月画的与这个月画的,全然不同。”

“这个月朝臣之间的姻亲关系比上个月更为复杂。”萧贞观看得透,冷笑道,“不止姻亲,哪怕祖上八竿子打不着,便是同一个姓氏的,也要强行连宗。”

“所以姜园监将此事闹大,于陛下而言,是个机会。”

“可是,”萧贞观不无担忧道,“可是全都处置了,不会让朝中人心惶惶,从而朝局不稳吗?”

“所以该处置到什么程度,敲打到怎样的地步,陛下心中需得有度。”萧九瑜又道,“陛下猜登基数月,根基不稳,眼下只有杀鸡儆猴,不过经此一遭,”她指了指不远处堆积如山的奏疏,“陛下算是握住了朝臣大半的把柄,隐而不发,或许眼下才更加能让他们忌惮。”

萧贞观闻言翻出一封奏疏,“那阿姊以为,司农寺主簿万历程,在不在这个度之内?”

萧九瑜眼尾一挑,“陛下自行决策。”

萧贞观提笔在辞呈上写了一个“准”,“姜园监此番受了大难,朕该亲自去慰问一番,司农寺主簿乃七品,不算高,权当,补偿。”

是补偿而非奖赏。

作为孙茂强逼民女,夜闹道观,鞭挞命官的证人,姜见黎在京兆府衙住了整整一旬,身上的伤口差不多都要结痂了,对孙家的处置才下来。

萧贞观只花了一旬,比她预料得要快。

提拔她为司农寺主簿的诏书,由门下侍中亲自送到京兆府衙,侍中说,“陛下感念姜主簿身受无妄之灾,特免主簿下跪接诏之礼,主簿在榻上躺着便好。”

姜见黎额角抽了抽,萧贞观在诏书里丝毫不提她在此案中的作用,只说她受了委屈,遭了无妄之灾,让她以司农寺主簿之位兼领万作园监,安心养病,病好以后再入宫谢恩。

替姜见黎送走了门下省一干宣召的官员,姜见玥好心安慰道,“陛下没罚你,也是万幸了。”

姜见黎将诏书拧得咯吱咯吱响,却能摆出一副笑意,“县主提醒的是,臣多谢县主从中斡旋,免臣责罚。”

姜见玥摇头否认,“此案尘埃落定前,我向宫中递了三回符牌,都被勤政殿退了出来,此事与我无关,你要谢便谢姨母。”

姜见黎颔首,“县主说的是。”

姜见玥叹了口气,姜见黎分明就没把她的话听进去。

“你还能动吗?”

姜见黎掀开被子,下榻穿衣,“能动。”

姜见玥轻声咳了咳,还是决定提醒她一番,“陛下向姨母透露,过几日要驾临王府,探望你。”

姜见黎穿衣的手一顿,“多谢县主提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