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掌中看 > 第48章 第四十七章

第48章 第四十七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殿中省尚药局的侍御医不愧是从民间千挑万选才选拔出来的,手段实在了得,萧贞观派人送给她的药,她只涂了两次,身上结痂的伤口便不会是不是痒得难耐了。

庄子上的管事说,菜谱里头的胡瓜已经开始坐果,庄子里头无人种过胡瓜,不知道坐果时需不需补肥,请她得空回庄子上看看。

姜见黎这几日从司农寺下值后都是直接回王府的,既然胡瓜已经坐果,她也该住回农庄去了,临走前萧九瑜主动来扶萝院瞧了她的伤势,见她身上的结痂的地方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伤口处长出了新肌,这才放下心来,准她回庄。

送她出城时,还不忘提醒,“陛下对你昔年留下的伤疤格外好奇,召孤入宫询问过一次,孤没告诉她,但是以陛下的性子,怕是会刨根究底,孤不告诉她,她也能从别处知晓,你,要做好准备。”

姜见黎颔首,“多谢阿姊提醒。”

萧九瑜离开时,似乎还想要多说两句,但终是未曾开口。

姜见黎早就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来历会被人翻出来,萧九瑜让她提前做好准备,可她的来历无论如何也是掩盖不了的,她要做什么准备呢?

她不需要任何准备,萧贞观想调查,就让她查吧。

回到庄子上,姜见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瞧胡瓜。地里的胡瓜死了六成,胡瓜花又被萧贞观吃了一成,而今能坐果的只剩下了三成。

三成的胡瓜秧绕着爬架攀援而上,却也没有无限地向上长,一则是爬架就那么高,二则,姜见黎在发现主枝开得全部都是雄花时,就提前打了顶。

打了顶后,侧枝才会不断生长,才能开出雌花,增加胡瓜坐果的数量。

姜见黎站在田埂上粗粗看了一眼,暗道卖种子给她的人倒是没有骗她。

当初她从西域的商人手中买下胡瓜种时,还询问了胡瓜的种植方法,那人说胡瓜结果以后需要大量的肥料,否则结出的胡瓜又少又小,若想提高胡瓜产出数量,延长胡瓜采摘的时间,就要在胡瓜坐果时进行追肥。

姜见黎早就算好了坐果的时间,但是她故意不立刻进行追肥,就是想知晓胡瓜若是不进行追肥,会结出怎样的果子。

眼下她已经看到了,不进行追肥的话,胡瓜会结出不尽如人意的果子。

姜见黎一脸严肃的样子让张管事以为胡瓜出了什么岔子,他略显紧张地开口,“黎娘子,可是胡瓜长势不对劲?”

姜见黎摇了摇头,步下田垄,来到胡瓜架子之间,小心谨慎地翻拣了几条,转头对张管事道,“命人挑几桶肥料来。”

张管事擦了擦额上因紧张泛出的汗,忙不迭应声,“哎,小人这就是唤人挑肥!”

等待肥料到来的间隙,姜见黎顺着胡瓜爬架一路走过去,一边走一边仔细查看胡瓜有没有染上病虫害。

作物染上病虫害是一件及其寻常的事,若是不及时处理,轻则影响产量,重则无收,若是一地的作物大量遇上虫害,便极有可能在当地造成欠收,若是虫害问题得不到解决,连着多季欠收,饥荒就会随时而来。

寻常百姓对付虫害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一是靠天靠运气,二则是靠勤快,多捉虫,当然一些稍微富裕的农家,在遇上虫害时也会寻找购买治疗虫害的药物。

将胡瓜秧检查了大半,姜见黎并未寻找到病虫害的踪迹,她以为是因为这余下的三成胡瓜经历了北方冬末初春严寒的淬炼,长得强壮的缘故,而当她向着后排的胡瓜走去后,却发现了有几处胡瓜叶上出现了虫子啃食的痕迹,被虫子啃食过后的几株瓜蔓结出的瓜看着萎靡不振、莠莠不齐。

姜见黎从前后两排中各掐下一条胡瓜,用力从中间断开,放在一起对比着,后排胡瓜的瓜囊显而易见得不够饱满。

前后两排的胡瓜,用了一样的肥料,一样的种植手法,没道理结出的果子差别如此之大,究竟是什么缘故?

“黎娘子,肥料挑来了,您看接下来如何办?”张管事站在田垄上扬声嚷道。

姜见黎暂且想不出所以然,翻身走回田垄,看了一眼肥料说,“兑上三成晒过的水,沿着胡瓜的根浇下去。”

张管事吩咐仆役按照姜见黎的吩咐兑好了肥料,以二人一组,一人从左往右,一人从右往左,同时开始对胡瓜进行追肥。

负责第一排胡瓜的仆役眼尖,弯腰从地里拔出个什么,朝姜见黎挥手道,“黎娘子,这里长了许多葱,要不要先拔掉?”

姜见黎眸光一闪,百思不得其解之处陡然被一语道破,她忽然有了个猜测。

走过去拨开第一排的胡瓜叶,木架下头果真三三两两地长着绿油油的葱。

之前她想在前园里种些葱,葱容易种,长得快,割一茬长一茬,恰好手边又有葱种,就随手撒了下去,后来她就忘了这回事,结果葱在胡瓜下叶下生根发芽,竟长了不少出来。

葱与其他作物共种,她见过。

有一年跟着萧九瑜路过蓬莱,见到那里许多种植生姜的人家都会同时在生姜旁种上葱,起初她们都以为是百姓们为了节省田地,毕竟寻常百姓家的田地就那么大一块,只独长一样农物可惜了,可是后来听当地盛产生姜的村子里头的农户提起,她们才知道葱与姜是伴生之物,这二者种在一起,能够预防姜生虫害,提高姜的产量 ,那些农户还说,从不仅能与姜伴生共荣,还能与许多果蔬一起种植。

因此,姜见黎记住了一个词,伴生共荣。

葱既然能帮助姜减少虫害,那是不是意味着也能降低胡瓜在生长过程中染病的可能?

姜见黎盯着仆役手中的一把青葱陷入沉思,仆射被她盯得发憷,心虚地放下手,不知所措。

张管事发觉了这边的动静,赶忙过来询问,“黎娘子,这是怎么了?”

姜见黎回过神来,“无妨,你们继续,”她指了一圈第一排的葱叮嘱,“这些葱就不要拔除了,让它长着吧,对了张管事,你再去寻些葱种来,没有葱种的话新鲜的葱也行。”

张管事多问了一问,“黎娘子想开辟葱圃?”

姜见黎摇头,“我有个疑惑,需要葱来解惑。”

张管事听完知道不便多问,立刻寻葱去了。

给胡瓜追完肥,姜见黎又给第二排的胡瓜移种了些葱,她故意只种了左边的一半,留了右边的一半听天由命,希望结果如她所料。

若是葱当真能够与胡瓜伴生,那么以后她就可能尝试将葱与其他的作物混种,以减少虫害,又或许,她还能尝试寻找其他的能够伴生共荣之物,既对有限的田地物尽其用,又能够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昭兴元年的亲耕礼在京郊皇田举行,这一天是二月初十,是钦天监反复推演后才测出来的,唯一一个惊蛰之前的上上吉日。

这一日的寅时未到,萧贞观就起身了。

“嗯?陛下自己起来的?”萧九瑜生怕萧贞观起不来,提早一刻到了勤政殿,哪知萧贞观再也不是两个月前初等登基的萧贞观了,殿中香漏一响,她就揉着双眼从榻上爬了起来,即便困顿得紧,也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萧九瑜见状倍感欣慰。

卯时,御驾准时从太极宫正门朱雀门出发,沿着朱雀大道一路往南,向着城外而去。御驾前有千牛卫开道,后有武卫殿后,中间一截则是帝王仪仗,帝王仪仗之后则是摄政王的舆架,再后头则是文武百官的队伍。

一个亲耕礼,队伍足有千人之数,浩浩荡荡的,前不见首,后不见尾。

这是大晋第二位女帝头一回行亲耕礼,之前南北同时天降雪灾,百年罕见,朝野内外私底下有不少流言蜚语,虽都不敢直指女帝德不配位,但大伙儿心底终究犯嘀咕,也对这位十六岁便继承皇位的小女皇充满了好奇,想瞧瞧她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之前女帝离宫前往上林苑时,想要看热闹的百姓早早来到朱雀大道旁等候,就为了占一个前排的位置,好一睹帝王真容,结果帝王的御驾全程都不曾升起帘幕,他们顶着寒冬腊月的凛冽北风站了几个时辰,什么都没瞧见。

听闻帝王又要出宫,想要看热闹的百姓更是万人空巷。

这一回萧贞观命令将御驾四面的帷幕全部升起,阿姐说,这样的仪式日后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少,帝王见臣民,令臣民瞻仰帝王威仪,也是她身为一国之君的职责之一。

第二回离宫,萧贞观心中丝毫没有雀跃兴奋。

别看她此时此刻高坐御驾之中,冲着两旁山呼万岁的百姓微笑颔首示意,其实她紧张万分,掌心沁出的汗将冕服的广袖都濡湿了,所幸大晋天子在祭礼是所穿的冕服是玄色,看不得出来,不然一会儿下了车架不小心被臣工发现,怕是要在心底笑话她稚嫩。

含笑着撑了一个多时辰,车架终于抵达了京郊皇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