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扫过往的肃穆庄严,来来往往的人群,把京城各个地方都堵得水泄不通。
因为临时通知,加上要的急,得到通知的第三天就开始考试。
没有印刷机,所以林昭直接让小吏举块板子贴上早就写好的题目,考生在现场直接作答。
“这样虽然太过匆忙,但是能赶过来的也算是才运兼备。”
林昭看了一下坐的满满当当的小房间,很满意自己手下的人办事速度,三天就建了三千间房子做考室,果然种田厉害做什么活计都利索。
“王爷,只进来了三千,外面还等了不少人。”
礼部尚书走到林昭身边,轻声询问。
“等这批考完就换他们,反正出的题目那么多,换个考题而已。”
林昭本来是想弄个AB卷的,但是条件不允许,干脆来个现场抽题,抽到什么就考什么。
这次考的都是民生经济和刑法典狱,只要这两项合格就可以通过考核,就可以跟随上官到新打下的城池教化百姓。
“文武都要,先打服再讲道理,新得的城池总是要乱那么几年,这些年轻人踊跃保命,是野心也是勇气。”
大秦后继有人啊!
林昭听着身边的几位大臣摸着胡须赞赏的看着坐在考室年轻人。
“确实不错,不过世家子弟是不是太多了,北辰那边的老百姓蛮狠野性,这些世家子弟满身风骨怕是不好管束。”
林昭转过头去看说这话的人,寒门子弟,应该是举孝廉上来的,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应当。
“厉大人可不能多想,你这样说就让那些年轻人伤心了,世家子弟也是有千辛万苦打磨出来的,那些不成器贪图享受的也不会来报名。”
“是我说错了,李大人见谅。”
厉大人说完就反应过来说的地方不对,身边还有这么多世家出生的官员,可惜想收回说出的话却是不能。
果然被抢白一通,唉,寒门子弟门路少啊,好不容易开放选官,又拼不过从小读书习武的世家子弟。
林昭无所谓朝堂用的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反正都是大秦子民,再说计较什么出身呢,大秦已经立国一千多年,现在能传承活下来的,往上几代谁家没点社会地位呢。
现在他父皇打下了一个北辰,开疆拓土那么大一块地方,机会多的是,能不能改换门庭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各位大人先坐下吧,不管是世家还是寒门,都是大秦的子民,治理新得的土地,还是要上下齐心才是。”
今天太子殿下没来过来,宝亲王监考,自然是以他的话为主,听到宝亲王唱和的声音,大家也没有继续争执,毕竟,说到底这次的空缺的位置实在是太多。
“王爷说的是,这次陛下亲征大获全胜,我家那小子昨天还叫嚣着要去参军入伍,为大秦开疆拓土出一份力呢。”
吏部尚书看宝亲王让下人上茶,知道是不介意大家闲聊,之前他家小子断了腿,多亏了宝亲王的丹药,现在自然是要起个头转移一下话题。
“你家小子确实顽皮,不过有这份心也是好的,忠君爱国是个好孩子,看他武学天赋也不错,以后有的是机会为大秦开疆拓土。”
明明宝亲王年纪也不大,可是这样老气横秋的话宝亲王说起来一点也不违和。
“小小个人,也就王爷夸他,茂儿要是知道了,怕不得高兴的睡不着觉。”
清冷仙气的宝亲王开口夸他儿子忠君爱国,礼部尚书情绪激动,脸上压了压但是也笑开了花。
林昭不介意夸一夸,花花轿子众人抬,站在这里的都是他父皇的心腹,就算有些小小瑕疵,基本色也是忠君爱国。
现在他父皇在外面打下一块那么大的地盘,接下来后勤处理要快速稳妥,现在最紧要的要把打下的地盘快速消化掉,不想这个时候翻船,后方一定要稳定。
林昭想了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动乱,看向考室的眼神里的期盼又增加了几分。
有老练的上官带领再有军队随行,这批选出来的人就算只会照本宣读,治理一个地方也不会很难。
林业不甘不愿的带着军队返回京城,虽然出来了半年,但是他一点也没打过瘾,本来以为一路回遇上多名势均力敌的高手,没想到稍微有点天赋,厉害的将军都被宇文鼎给造没了。
就算这样吞吃了那么多高手的九尾狐,也一个不小心被宇文鼎这老小子暗算给毁了,最后只打了个纸老虎,嘎巴脆。
“卫寒,这次出门朕感觉什么也没干。”
“陛下,一个北辰被你打下来了。”陛下你出门半年了,整个朝堂就这样丢给了太子殿下,你真的不怕被人架空吗?
居然还想去浪?!
“卫寒,要不我们接着往下打把,北边不行,还有西边,我们大秦四面都可以扩张。”
林业骑在马上迎着夏末的朝阳眺望四方,雄心勃勃的想要四处征战。
“陛下,朝堂的大人们还在等陛下回去。”
卫寒看了一眼马车上堆积的奏折,可惜了老大人们千里迢迢的送来的奏折,陛下是一眼也没看。
“唉!”
林业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他是真的不想回去,现在大秦他最大,朝堂有太子扛着,后勤有个宝贝儿子可以靠,这种无拘无束的大将军,他可以当一辈子。
卫寒听到这声叹息就知道他的陛下在想什么,可怜的太子殿下,这次出征本来是太子殿下争取的,没想到被陛下截胡了,只能高坐明堂每天处理奏折平衡朝堂。
宝亲王就更惨,家里的粮食都被掏空,夏季新收的麦子都被陛下给拉来了,理由都不重新找,都是框框把分到的战利品全部给宝亲王拉去。
但是宝亲王只是想多种几亩地,用粮食再多招几个人,偏偏自从陛下发现宝亲王种地上面的天赋后,就没给留过一季完整的粮食,最后亲征的时候,就更过分,只留下口粮,其余都给带走了。
林昭确实觉得有点惨,他看着收上来的答卷,又看了看最后站到他面前通过考核的人选。
“就这么点?”
一百八十七个,三千人考核,居然只通过一百八十七个。
林昭捂着额头叹气,银白色的长发垂落在书桌上,灵动怡然,但是它的主人却是皱着眉头苦恼。
“王爷,这些都是大人们阅卷后挑出来的符合标准的人选。”
倪大监作为陛下的眼睛出现在考场,看到宝亲王苦恼的样子,好笑的提醒,他之前有看过宝亲王抽取的题目,那些题目问的都很务实,但是考生回答的结果哪里能让这些浸淫官场多年的大人们满意。
所以,这些都是矮子里面挑高子,剩下的不一定都是不行的。
林昭听着倪大监轻轻的在自己耳边的解释,意识到挑剩下的里面还能再捡一捡。
“再看看后面的人吧,要是人太少,就再放宽松一点。”
几百个肯定是少了的,文书衙役打杂,都是需要的,不然只是去几个大秦官员,一个村子的基本情况都得理上十天半月,那等全部掌握一座城池怕不是的猴年马月去了。
林昭刚刚说完,就看到吏部尚书捧着一份名录过来,打开一看,不愧是坐到尚书位置的人,面面俱到,细心周全。
“就按这个程序走吧,等确定最后名单再呈上给太子殿下。”
林昭也无意去核对名字后面的势力牵扯,他一个不上朝的王爷,管那么多干嘛,这种劳心劳力的事情,就得交给他太子大哥干,毕竟这以后可是他的天下。
林昭今天过来一个是避免考试舞弊,二嘛,也是为以后推出的科举取士预热,虽然他是很想开启全民考试,但是识字率给了他一个暴击,还是一步一步来吧。
“那是镇国大将军家的四公子吧,他怎么也过来考试了?”
林昭跟着话音看了过去,看那眉眼,还真的是他。
林昭记得姜耀跟他提过,他这个弟弟武学天赋有些差,已经改学文了,但是凭着家世,也不是沦落到这里来考试的,他们父亲前线英勇杀敌几十年,给儿子们留的恩荫就等他们出仕了。
“等下出去问一下镇国大将军府,可惜姜耀那小子跟着父皇去了前线,不然可以直接找他。”
三年过去,林昭也算是和姜耀交了朋友,毕竟这个时代交好还是的看身份地位,就算林昭不介意别人身份,人家还嫌弃他身份高聊天不自在呢。
也就姜耀活泼开朗话痨外向,才能和林昭这个懒散清傲的人说到一起。
林昭虽然不爱说话,但是他之前孤单久了,还是很喜欢小太阳一样叽叽喳喳的热闹,特别是日常里聊天只要嗯嗯啊啊的应和几声,姜耀就好似
得到鼓舞一样继续哗啦啦说下去。
之前林业撞上的时候还以为姜耀在自说自话,后来遇上几回,林业就笑他这是养了只会说话的八哥,不用伴奏就能独唱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