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我和大佬老公都重生了[八零] > 第22章 第 22 章(小修)

第22章 第 22 章(小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经理一拍桌子朝服务员喊:“把鸡汤换成菌子汤!”服务员小跑着撞开了传菜口的布帘。

耿云野站起身,“赵书记,我们得赶去农牧局领养猪手册。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畜牧站王专家五点下班。”

耿云野虽然不懂养猪,但记得杂交品种的优势,杂交猪比家猪多卖两倍价,比纯野猪少腥臊。

赵庆峰招呼服务员把没动过的红烧肉打包,服务员拎着铝饭盒过来:“带上,年轻人得多补油水。”

耿满仓盯着红烧肉咽口水,耿云野利落接过饭盒。

他再次郑重叮嘱:“赵书记,耿家湾打算提前半月收谷。我有丰富的海上经验,跟着小渔船在南海漂了六年,如果不提前收谷子可能会导致粮食减产。”

赵庆峰抬起的手顿了顿,他想起那份泛黄的档案,“海军某部特勤中队”的印章还依稀可辨,他记得档案里那个鲜红的“绝密”调令,更记得电话里那句:“不能让耿同志寒了心。”

“既然你有经验...”赵庆峰端起搪瓷缸吹开茶沫,“公社明天就发通知。”

耿云野表示理解:“最好尽快通知,相邻三个公社的土地靠河道,要通知就一并通知。”

赵庆峰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说不定耿云野是知道了什么内部消息才会如此笃定。

“后天县里开会,我会在大会上提出。”赵庆峰指节无意识敲着桌面,那是他下重大决策时的习惯动作,“但其他公社未必听劝...”

耿云野语气轻飘飘:“我能做的已经尽力了。成事在人,谋事在天,最终受苦的只会是老百姓。”

赵庆锋心中一震,是啊,受苦的只会是老百姓。无论粮食收成如何,收粮的指标是不会变的。

耿满仓跟耿云野从国营饭店出来,回大队的路上,耿满仓抱着装猪崽的竹筐欲言又止,

“云野啊,你啥时候认识的公社书记?”

耿云野摇摇头:“我不认识,他可能看过我的档案。”

大队长不知道耿云野在部队做什么,这种事情涉及机密连家里人都不能提。既然公社书记对他如此看重,看样子耿云野在部队里身份不低。

耿满仓胡思乱想着,顺手抱着装有小野猪的竹筐,耿云野骑上自行车载着他回了大队。

“满仓叔,这两只小猪能不能暂时养在你家,近期我早出晚归可能没工夫照料,等房子修好才有时间。”

就算耿云野不提,耿满仓也会主动提出来:“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儿呢,你没养过猪,我让你婶子帮你养养。她以前专门负责养猪,我家猪刚产崽,你家猪崽还能喝上母乳。”

“那再好不过了,谢谢你满仓叔。”

耿云野把他送到家门口才骑着自行车离开,耿满仓笑呵呵抱着猪进屋,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

他连忙低头,斜挎在身上的编织袋里装着铝制饭盒,耿云野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打包的红烧肉给他挂在了身上。

耿满仓家里有好几个孙子孙女,别看他们家养猪,一大家子没有分家过得并不轻松。

耿满仓咧着嘴角笑,“这孩子,心咋那么细。”

他帮忙养猪没有谈报酬,耿云野把红烧肉给了他,他肯定要让自己婆娘尽心尽力养两只小猪崽。

他摸了摸筐里熟睡的小野猪,里面沾有血渍的稻草在国营饭店换了新的干草。

“你们俩有福喽,保准把你们养的黑黑胖胖。”

耿家湾大队当天晚上就全队开会,动员所有社员明天开始收谷子。

社员们早就做好了收谷子前的工作,近期闲着也是去地里除草,没人反对提前收谷子,只是纳闷为啥要提前。

耿满仓解释说这一阵天气时好时坏,趁着最近太阳大把谷子收了晒干,到时候交粮直接送去粮管所。

耿云野退伍回来的晚没有稻田,但耿家湾大队基本都是沾亲带故的关系。他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他这几天没有闲着,亲力亲为去挑选材料。建房子的材料全部买齐,等割完谷子,给他修房子的人就该来到岗了。

陈莹回到家一脸兴奋找到程心,把自己买的最便宜的雪花膏送给她。

“姐,我今天挣钱了,给你买的雪花膏。”

她笑着把雪花膏塞回她手上,心里暖暖的:“你自己留着用吧,夏天雪花膏在脸上黏糊糊的我不爱用,你们小姑娘正是爱美的年纪。”

陈莹本就没想送,程心推辞了两下她就收了回来,嘴甜地说了一堆漂亮话,让程心对她大为改观。

程心眼里的陈莹从最初的没礼貌没家教的小姑娘变成了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陈莹又如法炮制送了徐凤霞蛤蜊油,徐凤霞跟女儿是同样的说辞,让陈莹把钱自己留着花,不用给她们买东西。

陈莹拿定了程心和徐凤霞不会收她的东西才故意送,不花任何成本就能快速得到程心和徐凤霞的信任。

当天夜里,在黑市买过陈莹菌子的顾客家里都发生了诡异的一幕。

但凡吃过菌子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中邪了。要么拉着自家狗说话,跟狗称兄道弟;要么看到面前有小人飘荡;还有人说看到了已经去世的太奶。

家里没有吃菌子的幸存者抱成一团,亲眼目睹亲人抱着镜子跳舞、对着墙自言自语、跟狗拜把子,总感觉家里阴森森到处都是人,度过了特别邪门的一夜。

开荒队还真采到不少菌子,只是当她们隔天赶早去供销社卖菌子的时候,得知近期不再收购菌子,她们采的菌子全都烂在了手里。

有人不死心想推销,结果被供销社嫌晦气赶走。

一起进城的人摸不着头脑,菌子品相也不差,怎么就被供销社嫌弃成这样?

终于有本地路人好意提醒她们:“你们大队采菌子没赶上好时候,以往菌子要下市价格可不便宜。好巧不巧,昨天有人在黑市买了菌子,回家吃完中邪了,国营饭店也有人中招,据说还接待了领导。供销社为了保险起见不会再收来路不明的菌子了,幸好菌子不是从供销社卖掉,人家不用担责任。”

卖菌子的人带着一车菌子原路返回,想不明白到底是哪个害人精连累她们。

王秀萍也是跟着进城卖菌子的一员,她两个儿子特地回家开荒采菌子,她家采的菌子最多,结果全砸了,早知道不让儿子请假回家。

徐凤霞听完王秀萍的抱怨,暗暗庆幸自家运气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