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证据在手与暗度陈仓**
从东仓带回来的那块带有异常木心的金丝楠木样品,被秦嬷嬷小心翼翼地藏在了翊坤宫一处极为隐秘的暗格之中。
林静看着那块不起眼的木头,心中却掀起了滔天巨浪。她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的主使者,极有可能就是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王允诚!
只有他,才有如此大的能量和胆量,敢在皇家工程中动手脚,甚至可能意图对皇帝不利!
如果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这批木料有问题,并且将矛头指向王允诚,那么……这无疑是扳倒这个权臣的绝佳机会!
但是,证据在哪里?光凭这一小块木料样品,恐怕难以定罪。他们需要更直接、更有力的证据,比如,是谁负责采购这批木料?是谁在木料上动的手脚?又是谁指使的?
林静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就藏在内务府营造司,或者更确切地说,掌握在那个行事谨慎的张公公手里。
“嬷嬷,看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张公公开口了。”林静对秦嬷嬷说道。
秦嬷嬷面露难色:“娘娘,张公公为人极为谨慎,上次他肯冒险传递消息,已经是极限了。想让他站出来指证王相,恐怕……难如登天。更何况,他若是真的开口,只怕自身也难保。”
林静点点头:“我明白。我们不能逼他,但可以……给他一个不得不开口的理由,或者说,给他一个可以置身事外的机会。”
她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或许,我们可以……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秦嬷嬷不解。
“对。”林静解释道,“我们不能直接去找张公公,那样目标太大,容易打草惊蛇。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让他手中的‘证据’,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暴露在阳光之下。”
“娘娘的意思是……”
“比如,”林静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选秀不是还在进行吗?后宫人多眼杂,难免会有东西‘丢失’或者‘错放’。如果……营造司关于那批金丝楠木的采买记录、入库凭证,甚至是一些……有问题的账目,‘不小心’出现在了某个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落入了某个‘有心人’的手中呢?”
秦嬷嬷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林静的意思:“娘娘是想……借刀杀人?让别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可以这么说。”林静点头,“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这件事情‘意外’曝光的契机。而且,这个人选,还必须有足够的分量,能够将事情捅到皇上面前,又不会轻易被王允诚压下去。”
秦嬷嬷沉吟道:“这个人选……德妃娘娘?”
林静摇摇头:“德妃虽然与我们暂时结盟,但心思深沉,未必可靠。而且她父亲孟尚书是清流,未必愿意卷入这种可能引火烧身的浑水。我们需要一个……更直接、更有动机的人。”
她的目光,忽然落在了地图上咸福宫的位置。
“高嫔?”秦嬷嬷有些惊讶,“娘娘是想利用她?可是她已经被降位禁足,而且……她未必肯帮我们吧?”
“她未必肯帮我们,但她一定恨透了皇后和王允诚。”林静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这次巫蛊事件,她被当成了替罪羊,从高高在上的淑妃变成了禁足的嫔。以她那骄纵的性子,岂能咽下这口气?如果让她知道,有机会能报复皇后,甚至可能借此翻身,你觉得她会不会动心?”
秦嬷嬷仔细一想,觉得林静说得有道理:“娘娘说的是。高嫔虽然愚蠢,但并非全无头脑,而且她背后还有镇国公。若是能策反她……”
“我们不需要策反她。”林静打断道,“我们只需要……给她递一把刀,让她自己选择要不要捅出去。”
“那……我们该如何将消息和‘证据’递给她?”秦嬷嬷问道,“咸福宫如今被看得极严,我们的人很难接近。”
林静笑了笑:“这就要靠我们的‘盟友’了。”她看向秦嬷嬷,“嬷嬷,劳烦您再去一趟永和宫,拜访一下德妃娘娘。”
“又去找德妃?”秦嬷嬷有些不解。
“对。”林静解释道,“我们不去见高嫔,但德妃可以。她是四妃之一,去探望一下被降位禁足的‘姐妹’,合情合理。我们只需要……让德妃在‘无意间’,将一些关于木料的‘流言蜚语’,以及一些能指向营造司账目的‘线索’,透露给高嫔即可。至于那些关键的账目或凭证……或许可以想办法,让它们‘意外’地出现在高嫔更容易找到的地方。”
秦嬷嬷再次被林静这环环相扣、借力打力的计谋所折服。“娘娘心思缜密,奴婢佩服。只是……德妃娘娘肯答应帮忙吗?这毕竟风险不小。”
“她会的。”林静笃定地说道,“一来,扳倒皇后和王相,对她和孟尚书也有好处。二来,这件事由高嫔出面,就算将来事发,也牵连不到她身上。她只需要扮演一个‘无意间’传递消息的角色即可。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以她的精明,不会拒绝。”
“好,奴婢这就去安排!”秦嬷嬷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几天,林静一边继续应付着选秀复选的收尾工作,一边暗中与秦嬷嬷、莫离一起,策划着“暗度陈仓”的细节。
她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时机,将那些可能存在的、被张公公隐藏起来的营造司问题账目,“不经意”地转移到高嫔可能接触到的地方。这需要对宫中物品传递、人员往来的规律有极其精准的把握。
莫离再次发挥了她细心和熟悉宫廷运作的优势。她利用自己曾经在杂役处的经验,以及翠儿从各处打探来的消息,逐渐摸清了咸福宫附近物品运送和人员交接的一些规律和漏洞。
最终,她们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个负责给咸福宫运送炭火的小太监身上。这个小太监手脚有些不干净,平日里喜欢偷拿宫里的东西出去倒卖。
林静让秦嬷嬷用一些银两,买通了这个小太监的上级管事,设下了一个小小的圈套。
这日,那个小太监像往常一样,推着一车炭火前往咸福宫。在路过一处偏僻的宫道时,他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几个翊坤宫的太监(由秦嬷嬷精心挑选的可靠之人)拦了下来。
太监们并没有为难他,只是“意外”地发现他车里藏了些“不该有的东西”(一些无关紧要的宫中旧物),然后“好心”地提醒他:“你小子胆子不小啊!这些东西要是被管事发现了,有你好果子吃!赶紧处理掉,别连累了我们!”
小太监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将那些“赃物”扔掉。而就在这混乱之中,一本看起来半旧的、毫不起眼的营造司废弃账册(实则是林静让莫离模仿笔迹伪造的,里面夹杂了一些关于金丝楠木采买的、看似正常但经不起细查的记录,以及一些指向真实账目存放地点的隐晦线索),被“不小心”地掉包,混入了他运送的炭火之中。
小太监对此毫无察觉,惊魂未定地推着炭火车,继续前往咸福宫。
与此同时,秦嬷嬷也再次拜访了永和宫。她按照林静的吩咐,在与德妃闲聊时,“无意间”提起了最近宫中关于内务府营造司的一些“流言”,比如采买木料时似乎有些账目不清,张公公最近总是愁眉苦脸等等,还“恰巧”说起,高嫔被禁足,日子肯定不好过,德妃娘娘心善,若是有空去探望一下,也是姐妹情谊。
德妃何等聪明,立刻就明白了秦嬷嬷的来意。她不动声色地应承下来,表示自己确实该去看看高嫔。
一切都在按照林静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当天下午,德妃便带着侍女,前往咸福宫“探望”高嫔。
高嫔被降位禁足,又失去了得力的崔嬷嬷,正是心情沮丧、怨气冲天的时候。见到德妃前来,虽然心中不屑,但表面上还是接待了。
德妃与她闲聊了几句,便“好心”地提点她:“妹妹如今虽然暂时受了委屈,但也不可自暴自弃。镇国公大人在朝中还是有分量的。妹妹若能……抓住机会,立下一功,或许还有翻身之日。”
高嫔心中一动:“姐姐此话怎讲?我现在被困在这里,能有什么机会?”
德妃便“无意间”说起了宫中关于营造司木料的流言,以及张公公的异常举动,还“猜测”道:“听说那批木料是用来修养心殿的,若是真的出了问题……那可是关系到皇上安危的大事。若是有人能揭发此事,那可是泼天的大功劳啊!只是……此事牵连甚广,谁又敢去捅这个马蜂窝呢?”
她说完,便起身告辞,留下高嫔一人在殿内,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德妃走后没多久,负责将炭火搬入咸福宫库房的小太监,在倾倒炭火时,那本混入其中的假账册,便“不小心”地掉了出来,落在了库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这一切,都被暗中观察的高嫔的心腹宫女看在眼里。宫女立刻将账册捡起,交给了高嫔。
高嫔翻开账册,虽然里面的内容她看不太懂,但联想到德妃刚才的话,以及账册封面上“营造司”三个字,她立刻意识到,这或许就是她翻身的机会!
她虽然骄纵愚蠢,但并非全无野心。她恨皇后将她当替罪羊,更渴望重新夺回妃位和荣耀。如果能抓住王允诚和皇后的把柄,不仅能报仇雪恨,还能在皇上面前立下大功!
高嫔眼中闪烁着兴奋和贪婪的光芒。她立刻吩咐心腹宫女,想办法暗中调查账册上提到的线索,寻找真正的证据。
林静布下的“暗度陈仓”之计,已经成功地将“鱼饵”送到了高嫔的嘴边。接下来,就看高嫔这条“鱼”,会不会如她所愿地咬钩,去捅破那个可能掀翻整艘大船的马蜂窝了。
而林静自己,则需要继续在选秀这片明面上的战场上,与皇后周旋,并为即将到来的最终殿选,做好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