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裴佑暗觉不能再当着众人面盘问下去。
没想到一个县尉身死的案子,能牵扯出这么多往事,若是继续在大庭广众之下激将王征,难免他再说出什么不得听的话。
裴佑按下心神,便将手轻轻抬起捏了捏微皱的眉心,止住了王征的话头。她眸光下移,不带任何情绪地扫视了一圈阶下众人,眼见着下头的人神态各异,面带惊慌者只为缩小存在者有之,低垂眉眼并无表情不关己事者有之,也不乏胆大的,好信的悄悄抬眼伸长脖子一脸好奇,慷慨激昂一番被猛然打断后烦闷者更有,后者自然是仍跪在雪地里的王征。
一身浆洗得发白的旧袍子,明显穿得有些年头了。
王征一脸无畏,梗着脖子就差再冲西厅里再给死透了的孙山一刀子,却也没再继续往下说。
还是懂事的。
裴佑眉眼一压,将这众生相收入眼中,嘴角一扯,轻声吩咐道:“行了,今天也辛苦大家了,这大冷天的冻在外头也属实是对不住了,厨房里有我一早吩咐煮的热汤,大家喝点暖暖身子。”
又命人带崔大成下去,吩咐了人专门守着,才伸手扶王征起身。
此时众人已经散去,只能听见临走时留下讨论的话音落在纯白的场院里,砸出了一排排向外的脚印。
“破案子而已。”
徐慎微眼睛微眯,留下一句话,抬脚先一步进了西厅。
袍脚扫过台阶,粘上了残雪。
裴佑心里何尝不明白,王家的事无论真假,也不关她的事,没必要为了死人牵动心神,她只是奉命破案,这个人选换谁都可以,她也没有能力去改变王征哥哥的结局。
“我知道。”
裴佑双手扶起浑身湿透了的王征,转头盯着已经半只脚踏入西厅门槛的徐慎微,掷地有声道。
“我知道。”
“但谁都不能白死。”
徐让闻言回头,速度快得裴佑都怀疑他会不会扭了脖子。
谢在青在一旁围观了全程,趁二人对峙的时候,赶紧差了自家手下带着王征换套衣服。
他知道裴佑留下王征是想替王家惨死的哥哥讨回个公道,但不值得。
一个死了的平头百姓,没权没势的,谁在乎呢?
这不就跟走在路上随手踩死个‘挡路’的蚂蚁一样嘛,有什么区别?
就在裴佑分神的时候,她听见徐让开口了,语气仍旧冷硬,像是被院子里的霜雪浸寒,一字一字刺进这方小小的院落。
“你知道这件事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小小的县尉的事?平日里瞧不上这个瞧不上那个眼高于顶的那个劲儿哪去了!”
“管他干什么!谁死了跟你有关系吗!”
“有。”
裴佑自认不是个心怀大义的英雄人物,平日里遇事能躲多远有多远,恨不得道边儿有事,她躲房顶上去,但此刻她听见一贯躲懒的自己毫不犹疑地回答。
不是愤怒,不是惋惜,不是事到临头无休止的犹豫,就是一声普通的“有”,没有情绪,没有语调。
一声平静至极的“有”。
谢在青有些意外,眼中不自觉带了些探究。
在场的三人都知道,王征哥哥身死河边,凶手大喇喇地将尸体抛尸河边,自是不怕受害者家属来查,况且能操纵会试科举结果,能令一方县令失声,县尉缄默甚至殴打死者家属的人,能是普通百姓吗?
“王律第二次会试不第已是建兴九年,而建兴十六年,也就是建德元年,当今圣人登基,如今已是建德六年,从建兴九年到建德六年,天子都已经改名换姓,前朝众臣也早已被清洗大半,此案十三年未有成果,你又有何信心和资本能找出真相?裴维舟,还是,当今的裴副使?”
“你有那个信心能确保自己不会触碰到圣人的底牌?不会涉及到你不该涉及的地方?”
徐让一字一句似有实质,无不打在裴佑的心上,说实话,这也是她所思虑的地方。
不过当年幕后之人能只手遮天,如今日月换了新天,此案也不是不能施展。
裴佑沉默,裴佑思考,裴佑胸膛中许久不激荡的心脏似乎又迸发出一股熟悉的频率,上一次这般激动还是在长安城破屋中,眼见着一帮子男女摩拳擦掌,团团围着一口破锅,煮食生人时。
那孩子被按在一口豁牙的铁锅里,滚烫的热水被扑腾得溅在周边的土灶上,湿了一块又一块。
慢慢地,一个时辰过去。
耳边刺耳的呼喊逐渐减弱,只剩下嘤咛。
那孩子脸是红的。
掺在周围穿着破衣烂衫的人欢呼的声音之中,被淹没了下去。
那也是一个冬天,但是是一个有着彻骨寒意的隆冬,外头的雪还在下着,覆盖了一层又一层,城外马蹄声一阵一阵,街上的雪是红的,裴佑的眼睛也是红的。
屋外凛冽之风呼啸,屋内众人在死亡面前高声大笑,她被捆在角落的缸里,眼睁睁地看着一切。
马蹄践踏,哒哒的声音敲打在她心里。
她看见这帮人在手舞足蹈之后,领头的人抽了根棍子,将漆黑的那头捅进水里。
孩子被按了下去。
热水淹没了孩子的口鼻,但孩子再也没能呼喊出来。
“煮!”
“煮!”
“煮!”
起先只是一声。
后来是两声、三声、无数声。
裴佑耳边一阵嗡鸣,她数不清这帮人到底喊了多少声。
她只看见那个拿棍子的人腾出手,将一旁的锅盖盖上。
她彻底看不见那孩子的脸了。
她想喊,她想阻止,却发不出声响。
不知过了多久,锅边升腾起了氤氲的雾气,带着一股肉食的香味。
锅盖被揭开了。
她仍旧看不见那孩子的脸。
她只看见那帮人的眼睛放着光,像一道道射出去的箭,射向锅中的肉。
那对他们来说,只是可以饱腹的肉。
那孩子被撕扯开,脚,腿,手,头,一块一块……
她终于看清了那孩子的脸。
脸是白的。
“吃!”
“吃!”
“吃!”
又是一声声雀跃的呼喊,他们围着锅边跳舞,锅边的水汽模糊了他们的脸,那孩子的脸却在裴佑心中越发清晰,城北卖胡饼那家的孩子,小夫妻俩结婚几年,才得了这么个女娃,平日里宝贝得紧,连风吹着都要紧张一阵。
他家的胡饼很好吃,白色的芝麻一粒一粒,粘在金黄的胡饼坯子上,一口下去酥酥软软。
老板娘也很好,她之前还同小娘子说笑过。
“小昭昭这般爱吃自己家的胡饼,以后就让小昭昭当老板,将这胡饼铺子开遍大承!”
小娘子欢喜地搂着自己家的小娃娃,戳了戳胖乎乎白净净的小脸儿,逗孩子道:“小裴姨姨说昭昭将来要当胡饼铺子老板,把咱家的铺子开遍全大承,好不好啊?”
小娃娃不懂,咬了咬手中画成大龙的麦芽糖,发现咬不下来,只拿牙磨了磨,一脸懵样儿含糊问道:
“昭昭当老板就能一直吃胡饼吗?”
小娘子和她都被逗乐了,裴佑笑了笑,答道:“当然啦,那昭昭可不光有胡饼吃,还有数不尽的钱花呐。”
糖沾在手上了一点,昭昭低头看了看,复而抬头,扬起大大的笑脸,滋出了一排小牙。
“那昭昭要当老板!吃胡饼!”
那帮畜生还在高呼,分食着锅里的肉。
后来怎么样她不记得了,那间屋子好像塌了。
屋外的雪也红了,甚至红雪染红了半边长安的天,从城北到城南。
……
她眼中看过了太多事,门外的槐树白了一轮又一轮,又是一个冬天。
裴佑站在一片白的院子里,只是坚定地说:
“没事的,我不在乎。”
有什么在乎的呢?长大至今,她失去过太多了,就算这件事触及到什么不该碰的,大不了就穷命一条,还给这天地。
、“没事的。”
裴佑听见自己又重复了一遍,
不知道对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