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长安攻略笔记 > 第26章 甲库书

第26章 甲库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恍惚间,听得对面又有了言语:“若我猜的不错,你这是要去吏部查任命文书吧,”徐让的面庞在昏暗的天光下不甚清晰,他的声音淡淡,如同春日的柳絮,轻得能被风吹散,“你是聪明人,指挥使悉心毕力,才够得上这个位置,可莫要自毁前程才是……”

裴佑闻言嗤笑一声,呛声道:“既知我坐上了这个位子,那位高者,更应以百姓之苦为先。为臣者,当以君意作志,我本就是因圣人才有此际遇,而圣人更是明君,若我不以君不以民为先,这个位子如何做得住?”

“本以为你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东西该动什么东西不该动,可如今看来,我倒是想错了。”天光渐暗,徐让所在的位置逐渐被夜色替代,只听得见他阴沉的语调:“既如此,指挥使,希望你我再见,你还是这幅扶善惩恶的样子。”

“莫要后悔就是。”

一阵寒风过来,激得裴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徐让的声音在她的耳畔萦绕,她没有答话,只是望着对方走远的背影不语,裴佑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背道而驰。

各自有志,不必多言。

经过这一番折腾,已到戌时,裴佑看着冥冥暮色,颇感愤恨。

要不是这个搅事精过来一阵神神叨叨,日落之前她就能赶到皇城,如今已是宵禁时分,她这般情景,搞不好还得跟金吾卫有一番交涉。

距五日之期已无多少时日,此案间不容息!

“什么人!已经宵禁,不得随意出入!违者杖责二十!”果不其然,刚过平康坊,便有几个金吾卫持刀上前呵斥。

裴佑赶忙勒住马缰,白马扬蹄而起,带起一阵尘浪。

她手腕一翻,亮出早备好的鱼符,沉声道:“天机卫指挥使裴佑,奉命办案。”

领头的方脸宽额,她没太见过。但对方明显听过她的名头,闻言忙收刀行礼,扯出一个憨厚的笑来:“原来是裴指挥使,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快请!”躬身让出了一条路来。

裴佑礼貌一笑,策马离开。

望着她离开的背影,旁边一个金吾卫悄悄问道:“这谁啊?大晚上在坊里跑马,一点规矩不管,都没见过。”

领头的手扶在刀柄,闻言笑道:“裴指挥使可是圣人跟前儿的人,你我哪里能见过?”

“那也不是啥大官儿啊,不就是一替圣人跑腿的狗腿子吗?老大这样你至于吗?”说话的金吾卫面上透着一股鄙夷,不屑道:“还是一年纪轻轻的小娘子,谁知道这官儿啊怎么来的呢。”

领头的闻言,抬腿踢了他一脚,笑骂道:“就算是狗,那圣人跟前的也是好狗,有胆子说这些没用的,还不如想想这话要是传出去了,你还能不能活!赶紧给老子干活去,别说这些乱七八糟的!”

那厢裴佑因手上金鱼符,一路无阻进了皇城,她早已提前将马拴至几条街之外,现只身一人朝尚书省衙署掠去。夜里凉风阵阵,过了仪门,裴佑匿于夜色沉沉,她略扫眼一瞧,却见里面仍人影攒动,里里外外似乎不少人。

这可如何是好?

人多眼杂的,偷文书也偷不消停。

怕是又有何要务,以致众官吏仍在此处理公务。裴佑脚下使了些力气,飞身上了右侧厢房顶,此时月色如水洒在屋脊所饰的鸱吻身上,仿似活了一般。裴佑随手摸了一把鸱吻的头,稳稳脚下,她缓缓抬手,轻挪开了一片莲花纹的青灰陶瓦,仿若触及一层待化的薄冰,恐惊屋内之人。

目之所及,屋内坐了许多人,两位吏部侍郎及吏部司两位郎中、两位员外郎皆愁眉不展,想来应是大事,但却独独少了吏部尚书。裴佑附耳听去,话音模模糊糊传入耳中:

“郭侍郎,你定个主意吧,如今朝中确实找不出来合适的人选,只怕于战事有亏啊……”说话的是另一位侍郎眉头紧锁,叹了口气。

一侧的众人也请求道:“郭侍郎……”

案前的人闻言也叹了一声,伸手捋了捋胡子,无奈道:“我也无法,如今尚书还在宫中未归,这陇右节度使刚上位几日,便战死沙场,我军经此一役损失也不小,这仗打不打还是一桩悬事……”

裴佑闻言,心知只怕近日陇右节度使更迭,吐蕃又有生事之心,新上任的节度使也是个一路盲打的草包,战死了,陇右权力之争恐怕不小,吏部尚书也应在宫中与各部商议此事。

她将瓦片盖上,趁着众人在商议要事,吏部司无人值守,一侧身闪进了甲库内寻找孙县尉的告身。

留给她的时辰已然不多,一是吏部尚书不知何时便会从宫中归来,二是若孙县尉告身真有问题,她总不能将偷来的文书当做证据吧,总要秉明圣人光明正大地将文书调出来用。

毕竟,盗制书及官文书之人,可要受徒刑二年。

为了一桩案子,还是为了该死的孙县尉,她可犯不上。

裴佑说动便动翻找起来。

“郭轩,长安人士,建德元年任长安县……不对,建德元年……”裴佑只觉昏天暗地,她平日最恨看文书,天机楼的文书她都很少过手,如今却要把甲库里建德元年的官吏看个遍,甚至还得找出来孙县尉之前的任职,想想她都脑袋疼。

平日里偷的懒都会找回来啊……

窗外的夜风飕飕,裴佑充耳不闻。一炷香后,她终于在角落找到一纸文书。

她借着已上梢头的月光翻看,只见上头赫然写着:“准《大承典.考功》之制,流外官勤恪有绩者得入流内。今据扬州刺史府法曹令史孙山,年三十三,籍贯扬州。建兴十三考课中上,依例入流。建兴十五年考课中上,时任扬州司法参军。建德元年任长安县县尉。”

竟非长安人士,扬州刺史府的小小法曹令史升到司法参军,最后更是一跃成了长安县尉,其中入流司法参军还算合理,但流外入流者不得任京官,这入流司法参军,最后成了京县之官,其中不合规制之处颇多,考课之吏以及吏部敕授文书者竟无人发觉吗?

至少,作为孙山的顶头上司,此事与时任扬州刺史之人脱不开关系。

所以,还得在浩如烟海的文书中找出建兴十五年的扬州刺史……

裴佑一想到这,顿时绝望,恨不得扇自己俩个巴掌,好好的不在家里睡觉,偏要一股子劲力来了这里查文书,平白的给自己找罪受。

且找不找得到再说,裴佑突然想到,孙山是建兴十五年做的扬州府司法参军,而再过一年便是今上登基,改朝换代之后,当时的扬州刺史如今还在不在人世还未可知,如今她要为一个生死不知之人在这里瞎熬……

更加绝望。

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翻到了建兴十五年时任扬州刺史的告身。

文书并未如孙县尉的告身一般,居于角落,而是在五品大员之上的位置。

裴佑略略扫了眼,心头猛地一震,不为其他,只因这件文书的主人,竟是如今任正三品户部尚书且兼淮南盐铁转运使的蒋观桥!

蒋观桥在朝中地位显赫,更是清流科举出身,建兴十二年的探花郎,素来勤政廉洁、才德兼隆,治下从无民怨祸乱。裴佑双目圆瞪,灼灼于文书之上,仿若要烧了这几行文字。

因蒋观桥身居高位,更掌盐铁,乃是朝中要员,直接听命于圣人,甚至可称其为圣人心腹,她也因此对其心怀敬意……

裴佑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纸笔,现场伪造了两份与孙山、蒋观桥告身一模一样的文书,将其放回了之前的位置。自己则揣着真正的文书,离开了甲库。

裴佑心中不免怅然,只觉胸口淤住一团气,将她推上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若是此时为了孙县尉去彻查此事,那有可能会牵扯到朝廷要员,而盐铁转运使又非圣人心腹不能用,一锹挖下去,扯着树根连着树,难保不会挖出些什么。

但若是置之不理,此案匆匆而结,恐怕圣人还会怪罪。

难搞啊。

她现在算是知道为何徐让劝她莫要管此事了。这案子就是砸她手里,甚至已然砸出个深坑。可若世人皆惧那“河伯娶妻”的三老、廷掾,何人来做治邺的西门豹呢?

裴佑逼迫自己不去想这些,深吸一口长气,回了天机楼。

因天机楼性质特殊,离皇城并不远,打马不多时辰便可到达。只是今夜裴佑心中思绪万千,回到天机楼时,已值深夜。她铺上纸笔,准备上书奏明圣人。

案子已到这个时候,其中牵涉颇多,是否继续查下去,需要圣人来裁夺。

月光清浅地覆在无人的院落,只余一抹烛光,与星子呼应于暗夜。天幕已如城外长河的河水般绵柔,风声与烛火噼啪的炸声,划破了寂静的长夜,肆无忌惮地突破了天机楼的外墙,沙哑地渗入了飞檐翘角的大明宫。

这个寂静的黑夜,有多少人未能安寝。

裴佑未有其他,直赴银台门。

但当剑尖指向她咽喉的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个笑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