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开始在放生池附近打探,周围多是杂草丛生、破败老旧的木屋,来往的人亦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后,齐姜的两串糖画已经吃完,三人却仍是一无所获。
“怎么办,这里好像没什么线索,要不我们先去那个什么牡丹神祠看看?”齐姜道。
“等一下,你们看前面那里。”孟阳凛声道。
“哪里?有什么不一样吗?”齐姜向前望了望,没发现有什么不同。
“灯笼。”陆离淡淡地道。
“对,灯笼,这附近的民居只有这一家门前挂有灯笼。”孟阳道。
齐姜又望了望,发现前面不远处确实有一家门前挂着灯笼,回想了下,刚才好像确实没有看到其他房子前挂有灯笼。
“走,我们过去看看。”孟阳直截了当道。
三人走到门前,仔细看了看眼前的灯笼,那灯笼样式简单,纸皮上浅浅画着一朵牡丹花,里面的蜡烛仿佛是牡丹花的灯芯一般。
“我想起来了,醉仙居门前也挂着一顶类似的灯笼,不过样式、材质和上面的彩绘精致很多。”齐姜右手支颐道。
“不错,而且我们这一路上,几乎每家门前都挂有各色各样的牡丹灯笼,应该也是牡丹花祭的一项习俗。放生池周边民居甚少,且多破败、少有人居,只有这一家虽然也老也旧,但似乎像是有人长久居住的,这里面一定有古怪。”孟阳补充道,随后走向前去“咚、咚、咚”地敲了三下门。
无人应门。
孟阳又敲了三下,还是一片寂静,似乎里面并没有人居住,或者主人已经出去了。
“看来今日我们得无功而返了。”齐姜叹道。
“里面好像有人。”陆离小声道。
三人屏息静听,门内隐隐约约地传来“沙、沙”的响声,像是脚步挪动的声音,看来里面的确有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始终不来应门。
“不好意思打扰了,有人在吗?”齐姜询声道。
里面脚步声忽停,片刻后又有沙沙声传来,这一次的声响比刚才更加明显,似乎颇为急促。
三人正疑惑时,一阵大跨步声从左侧传来,顷刻间仿佛已在身前。
“你们是谁?穿着奇奇怪怪的衣服在这儿鬼鬼祟祟的干吗?”一女子质问道,言语中颇含怒气。
三人转过身子,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女子,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左手抱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几朵颜色艳丽的绢花和一个木盒,右手插腰,脸色很是不善。
“我们?奇奇怪怪?”齐姜指着自己,凝眉不解。
孟阳上前一步,将齐姜半掩在身后,温声道:“我们是来找人的,如有打扰到姑娘,实非本意,还请见谅。”
“找人?找谁啊?”那年轻女子问道。
“找一个经常待在放生池畔的老翁,姑娘你可曾见过?”孟阳回问道。
“找他做什么?”女子眼色微变,问道。
“问一些有关太平公主的事情。”孟阳道。
那女子抬眼瞧了瞧三人,迟疑片刻后,走上前来,敲了七下门,停了片刻又敲了八下。一阵沙、沙声响过后,木门从里面开了,一个老人探出头来,神貌苍老。
“爷爷,我回来了。”女子笑得甜甜地说道,和刚才的样子判若两人。
“阿慧,回来了……生意、怎么样啊?”老翁一顿一顿地问道,似乎口齿不是很伶俐。
“生意蛮不错的嘞,卖了好多出去呢,还有多余的钱给您买茶果子吃呢,您瞧瞧。”名叫阿慧的女子一边说笑着一边将木盒掀开一个角,里面是四个精致小巧、造型不一的花样糕点,“走,咱们进去说,今天家里来客人了呢。”
齐姜一边心里暗道:‘客人,是说我们吗?,一边跟着进去。院内只有三间木房,正对着门的是一间正房,旁边有两间偏房,正门上也挂了一只牡丹灯笼。老人似乎腿有残疾,走起路来一条腿拖着,草鞋和地摩擦,在冬日的院子里发出沙沙声响,让人甚感凄凉。
“客人?是来找麻烦、的客人吗?”老人神色忽冷。
阿慧看了三人一眼,笑着回道:“看起来不像,您先坐着,一下午饿了吧,我去给您煮个面。您先吃个茶果子,我尝了一个可好吃了。”说完转向齐姜三人,“这茶果子阿爷吃一个,你们仨一人一个,不要客气,不然阿爷和爹爹会怪我待客不周的。我先去厨房做饭,你们三人想吃些什么?我们家穷,没什么山珍海味可以招待,只有些面啊馒头啊,还有一些腌菜什么的,你们不嫌弃的话我帮你们也做一份。”
齐姜忙道:“不用!小妹妹你不用费心,我们吃个果子就行,待会儿还要去街上的,就不多打扰……”
“你说我们是客人的意思是?”孟阳接口道。
“意思就是——阿爷就是你们要找的人。”阿慧看了一眼孟阳,回道,说完转向齐姜,“小妹妹?你看起来年纪也不是很大,说不定还得叫我姐姐呢。”说完一边翻了个白眼,一边给三人倒好了三杯茶水。
……
“这个,我,我肯定是比你大的,只是看起来比较年轻,啊哈哈,哈哈哈……”齐姜尴尬道,随后突然指向陆离,脸不红心不跳道,“比如说她,看起来也很年轻对吧,其实已经贵庚三十了。”
阿慧看向陆离,只见陆离冷冰冰的端着茶水抿了一口,不发一言,像是默认,又像是压根没听见她们在说什么。
齐姜却心道,我说三十也不算骗她,毕竟三十和三千也没什么差别,说三千岁只有两个结果:一,她被吓死;二,她觉得我疯了。根据此时情况,第二种的概率明显碾压第一种。
“你们先喝茶水、吃茶果坐一会儿,也可以找我阿爷聊会儿天,我去去就来。”阿慧说完便转身出了门。
孟阳和齐姜应了声好,陆离点了点头。
“你们是谁?”阿慧走后不久,一直没说话的老人开口问道。
三人互相对了对眼神后,齐姜开口说道:“老爷子您好,我们是外地来的游人,住客栈的时候听闻了牡丹公主的故事,很是感兴趣,听小二说您对此有所了解,所以来打听打听。不知老爷子愿不愿意给我们讲讲?”
老人闻言一愣,抬眉看了眼前的三人,随后许久没有言语,最后说道:“你们,来此、就是为了这事吗?还有、其他事吗?”
“没有了,就只有这件事。”齐姜回道。
老人沉默片刻,没有言语,仿佛在回忆着些什么。
一盏茶的工夫后,阿慧端着两碗面进来,一碗放到老人面前,一碗放到齐姜面前,随后又回到厨房端了一碗放到自己面前,此时五人围桌而坐,碗里是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
齐姜俯身到阿慧耳边,小声道:“真不用客气,我们都不怎么饿。”
“我知道,这不是给你们准备的,是给爹爹准备的。”阿慧吃了一口面后,回道。
“那你爹爹他什么时候回来?”齐姜问道。
“不会回来了,他死了。”阿慧若无其事道,扒饭的手却不甚明显地顿了一顿。
三人都是一惊。
“那……这面?”齐姜指着面,神色犹疑地问道。
“一直都会多做一份的,阿爷他怕爹爹回来没饭吃。”阿慧道,说完看看齐姜困惑的脸色又小声补充道,“不是说,人的魂魄有时候会回到生活过的地方来吗,阿爹战死沙场,阿爷说他活着时在塞外穿不暖吃不饱的,死后不管他什么时候回来,都要让他在家里有饭吃。”说到这里,声音已有些哽咽。
不知怎么,齐姜心里也觉得甚是难受,低着头,默不作声地把碗往孟阳那里推了一推。
几人一阵沉默,屋子里只有时有时无的吃饭声。
“哐”地一声,老人吃完了饭,把碗在桌子上放好,开口说道:“阿慧,天好像黑了,去点一盏油灯过来,把昨日刚买的、还没吃的水果给客人端上来,再给客人添些茶水。”
“是,爷爷。”阿慧起身道。
“老爷子您不用客气,我们……”
“故事有些长,你们坐着,慢慢听。”老人说道,语气有些不容置疑。
三人已不能也不应再拒绝。
片刻后,阿慧已掌好了灯过来,帮四人添了些茶水,随后又端了些橘子苹果之类的水果出来。
“爷爷,你们聊,我先回房了。”阿慧说着便打算往外走。
“慧慧,你也坐着,这个故事也到了该讲给你听的时候了。”老人叹息道。
阿慧看了看三人,不明所以,却也依着老人的话坐了下来。
“这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距今差不多快一千三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