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穿越三国之汉魏风骨 > 第132章 西征伐张鲁

第132章 西征伐张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建安十六年,三月。

邺城相府议厅。

“捷报,捷报——”

斥候飞奔,穿过林立将群,差点与槛外侍茶倒水的府吏撞个满怀。

“夏侯渊、徐晃二将军,于二月底围城,大破太原商曜叛军!”

“好!”

“好啊!”

厅堂群臣无不抚掌称善。

一炷香前,文臣文武就关中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荀攸等谋臣认为,自赤壁一战后,曹刘孙三家呈掎角之势。除了左右观望的张鲁,关西诸将,譬如韩遂、马超等,表面虽然依附汉廷,背地却不断招兵买马,割据一方。将来曹操如若要收复江南,西部军阀始终是掣肘之患。

于是以司隶校尉钟繇为首,武官纷纷主战,希望用武力征服张鲁,从而一举断了马超等人叛乱的念想。钟繇更是向曹操请命,率三千兵入关,外托讨伐张鲁,实质胁迫关西诸将。而以贾诩为首,部分文官却持反对意见。争执不休之际,一纸捷报传来,大厅瞬间沸腾,助长了主战派的气焰。

作为新封的千户侯,顶着崭新的朝议缨帽,曹植自感使命在肩,况是在如此重大场合。于是他在杨修的眼神暗示下,抢先曹丕一步,手执笏版,先对着曹操一揖,又转身面向群臣道:

“关中为我西陲门户,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钟司隶迁徙关中百姓,又招纳流民叛军以充墟城,数年间,幸赖父相文治武功,洛阳民户稍实,若关中战事起,民心必附。今南土诸侯心怀异志,不可遽然剿除,植以为,战机稍纵即逝,若不趁此良机,夺下关中要塞,只恐将来,反成孙刘俎上之肉也。”

曹植的言下之意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远征西凉已有钟繇数年来的粮户作为保障,数年前他反对郭嘉远征乌桓,同样是担心辎重问题。许多官臣被曹植的理论设想折服,曹操也连连捋须称叹。

这时,台下的崔缨忽然注意到,身前的曹丕忽而有些站不住脚跟。他神态急切,似也想附议曹植,在曹操面前发表一番言论支持主战派。可下一秒,崔缨瞄见对面文臣末尾队伍里的司马懿,他暗暗给曹丕眼神示意,摇了摇头,曹丕这才作罢,选择静观其变。

果然,文臣首席的荀彧起身,向曹操献言道:

“关中战事,臣与尚书郎卫觊、高柔将军曾有刍议,望丞相垂闻。”

曹操正襟危坐:“有请。”

卫觊上前:“禀丞相,微臣并非完全否认平原侯之议,只是我军能吸纳流民,西凉诸将未尝不可。

“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百姓流入荆州者,有十万馀家,他们听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而归者无以自业谋生,关中军阀便各自招揽他们,当作自家部曲。当地郡县贫弱,不能与他们抗争,所以多年来西凉兵渐强。

“韩遂、马超等,皆竖夫屈起,而无称雄天下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如今丞相,您对他们厚加爵号施加安抚,如果不是重大的时局变故,他们是不会轻易动武的。

“可一旦丞相贸然派兵进入关中,打起讨伐张鲁的旗号,而张鲁蜗居在深山,道径不通,韩遂、马超等人必定心疑,一旦惊动,他们倚仗地险众强,到时候只怕有更大的后患之忧。”

高柔谏言道:“禀丞相,微臣附议。今猥遣大兵西征张鲁,可韩遂、马超手持重兵,必然料定丞相假道伐虢,届时只怕互相扇动,四起叛乱。微臣以为,丞相宜先招安三辅,长安京畿京兆、左冯翊、右扶风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

两人的分析合情合理,又让群臣辩论得炸开了锅,曹操也表示认同。

但钟繇却不满了,他作为德隆望尊的老臣,与群臣争辩了一个时辰,怎甘心小小郎官顶着荀彧的风头,三言两语就破了自己十多年的谋划,于是再次恳切陈词道:

“丞相!马超小儿,无有大谋,不过逞西凉铁骑之蛮勇,其势比昔年吕布尚不足,况其父兄尚在邺城为质,纵他有反心,也不敢弃父兄之命不顾。老臣钟繇,愿作先锋,为丞相开西关之险!”

见钟繇态度坚决,对主战一事信心满满,曹操犯了难。

一边是谋如子房的心腹荀彧,一边是镇守关中、功勋卓著,曾被自己比作萧何的钟繇。当初,表封钟繇当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也都是荀彧的献计。后来钟繇书信劝说马腾、韩遂遣送质子到许都,又在曹操官渡之战时,送来两千多匹战马相助,钟繇在曹操心中地位,可谓仅次于荀彧。

崔缨依着曹丕身后的厅柱,掩袖打了哈欠,自以为事不关己。

正是这曹操不便表态之际,杨修突然出席,对曹操谏言道:

“丞相,天下时局,瞬息而变,用武行兵,实乃祸福倚伏。时值季春,夏凉秋收,兵出河洛,倚崤、华二山,可轻辎飞骑而至也,况河北田兵战士养精蓄锐,日夜翘盼军功换取良田。今若舍利势而守株待兔,坐等汉中万顷春耕为他人收割,窃为丞相不取也!”

被戳中心事,曹操一个激灵抬眸,眼中寒意,令崔缨不寒而栗。

汉中毗邻西川,谁占据汉中,谁就在三分鼎足之势中占据先机。被孙刘联军败绩赤壁的旧疤,尚未痊愈。充当了曹操的口舌,道曹操所不能言者。有那么一瞬,曹操以为,自己得到了第二个郭奉孝。

想到汉高祖刘邦凭靠汉中发迹,曹操不再犹豫,不允许刘备成为第二个汉王,于是即刻下令:

“着,即日伐逆臣张鲁,司隶校尉钟繇为征西前军师,主簿杨修、尚书郎卫觊随征,复传令,使夏侯渊等率兵出河东,与繇会合,共击张鲁!”

众臣见曹操心意已决,不好再劝,只得依命。

“唯——”

唯有卫觊沉默,若有所思。

“伯觎,汝有异议?”曹操挑眉。

卫觊深吸一口气,拜道:“丞相有使天下归心之志,我等自然奉命不贰。然西凉一旦变动,必有后忧。夫盐,国之财富所在,数年战乱,盐市散放,丞相宜如汉廷旧制,置监盐使者售卖,以卖盐所得之钱购进犁具和耕牛,供给那些归附的流民,使其勤耕积粟,丰殖关中。

“韩遂、马超军所在百姓听到消息,必然日夜兼程赶着来投奔丞相。那时,丞相您再让司隶校尉留下镇守关中,那么西凉将的力量会一天天地削弱,汉中官民则一天天强大,此乃强本弱敌之利也。”

盐铁官营,抓住经济命脉同样是很高明的见解。曹操点头,许纳了卫觊的谏言,并对荀彧投向了肯定的目光。

“伯觎所言甚佳,孤这便派遣谒者仆射监督盐官,将司隶校尉将治所移驻弘农。元常,汉中一战,是场恶战,你且须小心行事,谨防韩马偷袭。”

“老臣领旨。”

……

厅议尾声,以主战派获胜告终,众人收拾准备散去。曹操手持将簿,点了几名邺城年轻将军随征夏侯渊。

“夏侯尚”三字蹿入耳中时,崔缨正快要打起瞌睡,猛然反应过来。

如果夏侯尚要作为大将军夏侯渊的属官出征,那崔缨的胞弟崔铖同样是要跟着夏侯尚的!一个刚入军营不久的十五六岁少年,去战场上受伤在所难免,难保还会有性命之忧。她怎么能放心!

曹丕同样震恐,心里清楚,曹操此举是有意针对上回杜袭告状的事。表面上只是调任五官中郎将府的文学官,实质上就是给他一个警告。曹丕有些沉不住气,被一旁曹真按住。

后头的崔缨却急了。

历史上曹操跟张鲁、马超等人交战的具体细节,她当然不清楚,可她记得影视里孙刘崛起后,曹操后期战场并不轻松,马超还把曹操追得直骂“奸贼逆贼反贼”来着,什么断须断袍的名场面,她可绝不会忘。

夏侯渊?汉中?

啊?那个那个……不是什么京剧《定军山》里有那么一出?

对了!黄忠啊!黄忠老将在汉中把夏侯渊伏击,斩了头来着!

天呐,那她弟弟不是去送死么?

崔缨晃了晃脑袋,随着时间的流逝,前世记忆模糊快跟浆糊似的,她早把几次汉中战搞混了。可不管怎样,她只能意气用事,激动上前。看着杨修等人与钟繇细谈战事,她气打不过一处来,当场就怼道:

“杨德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这是犯了□□冒险主义!”

辩论小圈沉寂了片刻,纷纷投来目光。

没有人听得懂什么“□□”什么“主义”。

可众臣不论主战主守,都不喜一黄毛丫头出现在大殿上,毕竟,多年来,崔缨并未因为自己来自后世,就在政治军事方面,展露什么才干。而赤壁战前,崔缨私下跟曹操分析的那些战局秘密,也只有曹操知道。

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她也不过是曹操宠爱的养女,闯过几次祸,顶着郭嘉徒弟的虚名而已。她对杨修的见解持反对意见,又有谁在乎呢?

曹植趁乱笑唤道:

“缨妹妹,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师所至,莫不披靡!此次有夏侯将军挂帅出征,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崔缨快晕过去,她冷着脸只与曹植争辩:

“平原侯,你太莽撞了,汉中时局复杂,纵然这杨德祖是弘农人,也很多年没回去了,他又怎能准确预测韩遂马超的动向呢?”

几个并肩退堂的官员,经过崔缨身边时,都嗤嗤地笑了。

无人在意曹操这个外姓养女的言论。

曹植同样耸肩。

可人群中的杨修敛起了笑意,向她踱步走来。

崔缨自知扭改不了曹操的决议,更畏惧陌生的心计儒臣杨修,于是讪讪地后退数步,退到曹丕案侧。

“韩遂、马超迟早成患,依女公子之见,今时不战,还要拖到几时?”杨修乐呵呵笑问道。

崔缨不敢立刻盯着,那张与杨夙有三分相似的面庞。《三国演义》里的杨修留给她的印象,并不太好。

崔缨只是联动想起了孙权刘备,在脑中快速回忆:

建安十六年,刘备在干什么呢?

她很快便抬起头,脱口说道:

“刘璋暗弱,若丞相伐取张鲁,激起马超、韩遂反叛,诸葛亮庞统等人,必然会劝刘备趁机夺取西川!”

刘备会夺取西川?

这是一个重大情报。

杨修哑然。

曹丕忙把崔缨往后拽,悄声道:

“丞相还没走,子嘤,不可胡言。”

“我没胡说。”

崔缨撇撇嘴,继续说道:

“刘璋确实不如刘备啊,刘备手下人才那么多,绝非池中之物,怎会寓居荆表一带,如若将来刘备得了巴蜀,从益州北上,而关羽守着荆州,从宛城北上,袭击许都。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不会的,汉中会收入父亲囊中的,西川也是迟早的事。”曹植乐观道。

不会的,不会的,可历史摆着呢。

崔缨不再理会曹植,见夏侯尚出门外去了,也快步追出去,忙着找崔铖。临走前,还剜了杨修一眼。

曹植扶着缨帽,主动上前,拉起崔缨的手,笑嘻嘻道:

“阿缨,走,去我府上转转去。”

廊道四处还是未散开的官员,崔缨唰得一下脸通红,忙抽回手腕,刻意避嫌道:

“今日不得空,改日再来吧,君侯自重。”

“连一个时辰都不肯吗?”

曹植跟不上脚步,只得站住,怅然若失地靠在外府大门口。

他不知道,月前还与他互通心意的女子,为何反复无常,总是挑他政治军事观念的毛病,自己只是当堂复述了一遍平日与好友演练的策论而已,她怎么就不高兴了。很多次下来,曹植也不确定了,渐渐走远的崔缨,跟在曹丕身后的崔缨,到底是否真正信任自己。

淡淡的惆怅包裹着曹植,可下一秒,杨修、王粲等人的揖礼笑迎,很快又使他遗忘这些男女私情的细节。

崔缨这边,仍旧很是多愁善感。

在世子府,夏侯尚携了行囊,正要拜别曹丕。

崔缨红了眼,拉着崔铖的铠衣,依依不舍道:

“西凉兵悍勇,铖儿,西征张鲁,你可以不去吗?”

崔铖正因战事初兴,精神抖擞,与夏侯尚部曲谈笑风生,他高高束着长发,身姿矫健,一身少年意气,一跃便坐上了世子府的高墙,还倒挂着半身,冲他阿姊龇牙笑:

“怎么可能不去!阿姊,那可是西凉兵哎,我还没见识过,多好玩啊——”

“打仗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