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镀金年代 > 第87章 第 87 章

第87章 第 8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科房这两年凭借互联网平台,一直专注打造自己业界数据库的形象。

不管是长三角、珠三角,乃至于京津地区,开发商有新楼上市,都会在科房开个专题页面,方便购房者了解行情。

凡是地产相关的从业者,都不愿意错过科房举办的任何行业活动。

这次参加活动的开发商数是长三角地区的行业大佬,最引人注目的是潘国良。

他一年时间就在海城中心地带先后推出三个高档住宅,很受市场追捧。据说他还是个美食家,出了名的老饕。

会议刚结束,就有好多记者上去找开发商们换名片,好多人更是围着潘国良套近乎。

有请他吃饭,有开高价让他写美食专栏,都被潘国良一一婉拒,说最近害怕三高,不敢胡吃海塞了。

夏志琪和他认识有半年了,最早也是因为吃结缘。

她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除了工作,最大的动力就是去附近挖掘有特色的餐厅或者小吃店。

有次参加完活动都夜里十点半了,她在宴会上根本没顾上吃饭,只好事后到附近一家常去的小馆子点夜宵。

进去就瞅见一位服饰朴素的中年男人,五十岁上下,面前的餐桌上都是时令小菜,糟毛豆、荷塘小炒、马蹄以及鸡头米。

一看就是会吃的,多半是江浙一带的人。

老板和夏志琪很熟了,见她就道:“还吃面对伐?”

很快的,潘国良面前也多了一碗阳春面。

只见一只白色大瓷碗端上,汤是嫩黄色,亮晶晶的,还漂一点葱花。老板笑道:“我炉灶上的锅太大,就多烧了一碗,送给您尝尝,不要钱。”

哪知道普普通通一碗阳春面,最先被他干光盘,尤其是汤更是鲜掉了眉毛。

男人临走前特意问老板面的做法,老板不好意思地说:“也没别的窍门。”

夏志琪知道老板不大会表达,忙帮他总结道:“就是汤好,老板娘每天准备白斩鸡时,会把煮鸡的汤留下来,煮面时再加一勺鸡油,鸡汤鸡油浸润碱水面。”

老板连忙点头道:“对对,是汤好。”后来夏志琪才知道眼前的中年男人就是潘国良。

两人后来别的场合又见过几次,从没谈过地产,就谈吃,彼此觉得很尽兴。

没想到潘国良以前是位语文老师,亲闺女考上北外后一心要当外交官,不肯女承父业,什么都不肯听他的。

所以潘国良一肚子的为人处事的技巧无处传授,最喜欢爹味言论,特别是有年轻人在场时候,很喜欢给人家过爹瘾。

但如果年轻人有耐心,多问几个“然后呢”、“为什么”?他也很乐意讲自己的事,分享一些创业经历。

夏志琪觉得爹味也没关系,只要这个爹味对自己有好处,能让她学到东西。

潘国良在她身上也找到了当年做班主任的感觉,所以每次聊得都特别开心。

这次科房的会议后,夏志琪兴冲冲摸到附近的川菜馆子,幸好人家午市还没结束,她一口气点了四个菜。

还没开吃,就见潘国良鬼鬼祟祟地打门口过,估计是为了摆脱那些跟随他的记者,兜了好几圈。

夏志琪连忙出去喊:“老潘,老潘。”

潘国良见她兴致很高,就知道又挖到一家好馆子。他想进去尝尝,抬头看到招牌上川菜两个字,略有些遗憾地说:“我吃不了辣。”

夏志琪道:“这是个老派的川菜馆子,很多菜都不辣。”

潘国良半信半疑地落坐后,还真发现每样菜都不辣:乐山传统的甜皮鸭,油菜尖,花软粑,还有个厚皮菜,据说是四川农家拿来喂猪的,竟然又嫩又甜。

刚吃了几口菜,边上有人管夏志琪打招呼,这人叫阿康,一直在附近做黄牛。夏志琪发现他手提包里鼓鼓囊囊好多卡片,就问:“哪能还在做生意呀?”

阿康道:“我没单位的呀,哪能退休捏?个么只好做点生意喽。”

原来,阿康年轻的时候就当黄牛,后来因为倒卖外汇,还进过提篮桥监狱。

出来后仍旧一直做黄牛,贩卖演唱会门票、电影票、各种兑换券。

夏志琪说:“蛮好帮我提前留心月饼票,还是三十张杏花楼好伐?”

阿康说:“放心吧,肯定帮侬提前囤好。”

见这人走远,潘国良道:“你倒是什么样的朋友都有。”

夏志琪说:“我喜欢和各种人聊天,听他们谈八卦,以后我要是退休了,就到处去搜集故事再写出来。”

潘国良听了,故意把眼镜向下一甩,好让目光从眼镜上方射出来,很典型的中学老师样子。

他道:“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我打字速度很慢。”夏志琪说:“没关系,到时候您写自传时可以口述,我在边上帮您记下来,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从园丁到商业大亨》。”

潘国良被她逗得哈哈大笑,两人碰下了茶杯。

这一句话很令潘国良受用,也引起了他的牢骚。他很有感慨地对夏志琪道:“我哪里做得了大亨,和那些会玩概念的人比,落伍了。”

原来今天科房上的地产界新概念发布会,他并不是很赞同,也不愿意多发言。

他告诉夏志琪,开发商炒作新设计或者新材料都没意思,开发商只要能做到不偷工不减料,不蒙骗消费者即可,不必搞那么多噱头。

这是潘国良头一次在夏志琪面前讲与地产相关的意见:“我的项目也不会大规模做宣传,就在长三角老老实实盖点楼,让大家住得舒坦,自己赚点小钱,够了。”

或许也是借机告诉夏志琪:我这里没有你想要的生意机会。

夏志琪对于画外音毫不介意,她道:“别人讲这种话时很难不认为是在吹牛,但潘伯伯您这样讲,是自谦。”

潘国良觉得这话特别中听,两人又碰了下茶杯。

午饭结束后,夏志琪也没把这事儿放心上。她觉得交朋友原本就不必那么功利,能和有趣的人吃吃喝喝听听故事也很有意思。

没想到过了几天,潘国良突然来电话了:“我有个熟人来海城造别墅,规模也不大,项目品质确实不错,可他找了好几家策划公司都没入眼的。我朝他推荐了你,不如去聊一下。”

夏志琪喜出望外:“我就说是您的晚辈,可以吗?”

潘国良想了下:“不是我诚心沾你便宜啊,你不如说是我干闺女。”

夏志琪忙道:“怎么是您沾我便宜,是我高攀了。不管有没有这件事儿,改明都得专门请您和伯母,给两位敬酒。”

潘国良欣慰地说:“丫头,有你这话,我就很开心,我把他联系方式发给你,你直接约他就行。”

电话放下后,夏志琪查了下那家公司的背景。

潘国良还真是谦虚,那家地产商总部在北京,已经有数十个知名项目。现在头一回南下进军海城,一出手就拿了市中心的好地段,估计接下来长三角都会布局。

她得好好想想改怎么和人家聊,只要发挥正常,她还是很有把握的。

这件事令她雀跃不已,开着自己的夏利车回公司时,觉得路上的行人都在冲她微笑。

在初夏和煦的阳光下,到处洋溢着一股幸福的气息。

回到公司,已经升任财务主管的小娟对她说:“夏总,这次他们拿来报销的单子不合规,我都给回了。”

夏志琪赞许她道:“好样的,做财务就是要对内拳打脚踢,对外毫不手软。有事必找,有架必吵。支持你!”

业务越是大,财务上越不能放松,否则就是埋雷。

从大办公区走过时,她听见有人说:“夏总你知道吗,老狄他们公司这个秋天要组织所有人出国旅游半个月!”

她惊道:“真的啊?”同事说:“对,保安、保洁、食堂阿姨都去。”

夏志琪忍不住说:“这有啥,不稀罕,不稀罕。”

等她走远了,大家交头接耳地说:“老板这话啥意思,咱们公司也有机会吗?”

其实她确有此意。

记得3月初的时候,她去看项目,那房子是精装修,在海城的繁华地段。

她一进去眼睛就花了:楼道铺着大理石,地面是人字格纹橡木地板,厨房里连橱柜和冰箱以及烤箱都装好了,客厅外头还连着个空旷的四方形露台!

夏志琪几乎没看清楚它有几个房间——不管它有几间,她觉得这房型和地段都是自己的梦中情房。

当时陪她的开发商估计看出了她的心思,在劳动节当天的傍晚突然电话给她:“就剩就这一套房了,我也懒得喊人办贷款。你要是能一次性付款就便宜清盘了。原价24万,20万卖给你,不许还价!”

夏志琪听到了自己猛烈的心跳声顿时都化作“买!买!买!”

于是她就拥有了人生第一套房子,接下来肯定还会有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

拿到房子的当天,她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景观,一个念头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光自己买房可不行,她要的也不仅是一个人发家致富。

等到今天和潘国良通完电话,之前模糊的想法变得更加清晰了:如果能拿到别墅项目,她准备动用公司红利为公司骨干们办一件大事,一件终身大事!

出国游算什么?玩过就没了,她要做件更有劲的事情。

这天晚上是地理系96级的散伙饭,她尽管对大学生活没什么留念,临到毕业还是有点依依不舍。

同学们有人当了老师,去了海城各高中教地理,有的回老家当公务员,那个时候公务员考试还比较简单,几乎只要面试通过了就可以,如果“朝中有人”,进入公务员系统则更容易。

令人吃惊的是陈伊,这位海城本地姑娘准备散伙饭后第二天就启程去美国。

不是因为考过托福后成功上岸,而是在父母的牵线下,嫁给了一位知根知底的海城同乡。

据说这位同乡八年前考上清华,一毕业就去美国深造,拿到绿卡后立即回海城相亲。

有没有感情基础并不重要,只要双方门当户对,女孩子外貌学历尚可,他愿意立即结婚带她赶赴美利坚。

全班同学都为陈伊的决定感到震惊,毕竟已经是2000年了,又不是1980年。

为了去美国,匆匆嫁给一位素昧平生的男人,和那些20年前为了进城而嫁给城市工人的乡下妹,又有什么区别?

没想到更令夏志琪感到震惊的还在后头,这回是她亲哥夏志超。

他毁掉了三方协议,放弃了知名美资企业的OFFER,决定回开城。

这次他准备在老家市区的百货大楼租个柜台卖电脑配件。

既不用朝九晚五,也不用天天打卡,一想起来就令人美滋滋的。

夏志琪真是气得要爆炸了:“你为什么不去微软?因特尔的研发也很好啊,你怎么也回绝了?”

夏志超理直气壮地说:“我连出国读书的机会都放弃了,还会留在海城?我就想回家,海城太潮湿了,米饭我也吃不惯。”

夏志琪道:“那可以找个保姆给你和面做面条?”

夏志超道:“你怎么就没听懂?我不喜欢背井离乡,请我去中央当领导都不行!我就想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然后穿着球鞋骑着自行车去离家十分钟的地方卖货.中午回家吃一碗捞面条,晚上和老爸喝点小酒,整个小炒,这就是我喜欢的日子。它和你在大城市风风火火赚钱不一样,没那么意气风发,但我就是开心。”

夏志琪气急:“那你还出来读大学干什么?”她真恨不得扑过去使劲摇他的肩膀:你可是会过错计算机行业最大的红利期!

夏志超理直气壮地说:“我出来读了大学,有了对比,才知道自己就喜欢这种日子,没读我就不甘心。”

未了他还来了一句:“你怎么和咱妈一样。”

夏志琪只好说:“不管你了,你和老头子一起过吧。”

包惠英已经办理了内退,准备9月份就去北京捏包子去,每个月包吃包住两千五,比很多大学生都高。

她们家男人都这么没劲,反而是女人各个不甘人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