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掌中看 > 第53章 第五十二章

第53章 第五十二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见黎并不明白萧贞观为何忽然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也无意去深究,她将覆在身旁竹篮上的蓝绸掀开,露出其下绿油油的胡瓜。

“陛下,这是臣的庄子上新结的胡瓜。”

青菡将竹篮提到萧贞观面前,将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胡瓜呈给萧贞观看,萧贞观轻飘飘地看了一眼,对姜见黎道,“姜卿果然是种出了胡瓜,虽不是在冬日,但也比寻常胡瓜上市的时日早了一个多月,朕也不是吹毛求疵之人,如此,便算姜卿完成了朕交付的任务。”

萧贞观从篮子里取下一只胡瓜,胡瓜新鲜,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她躁动的思绪莫名平静了许多,她顿时对这些胡瓜的滋味感到好奇,于是吩咐青菡将胡瓜送去膳房,“今日午膳做烤鸭卷,别再用豆芽了,就用姜卿种出的胡瓜吧,姜卿,你自己种出的胡瓜,自己可曾尝过?”

姜见黎沉思几息才道,“臣不曾尝过。”

“那今日就留下来尝一尝。”萧贞观的右手在案几上叩了叩,“青菡去膳房送胡瓜,便有劳姜卿为朕将这些奏疏捡起来吧。”

姜见黎俯身称是,从最近处开始捡,一边捡一边记数,捡完后堆叠得整整齐齐地,用双手呈给萧贞观,“陛下,一共十三奉奏疏。”

萧贞观靠在凭几上微微点头,“送上来吧。”

奏疏送到了御前,姜见黎意欲抽身退回阶下,却被萧贞观按住了手腕,她疑惑地抬起头,“陛下还有何吩咐?”

萧贞观另一只手拿起最上头的一封往姜见黎眼前递了递,“这些奏疏朕都不曾细细看过,你念与朕听。”

姜见黎闻言大惊失色,“臣不敢。”

萧贞观静静地盯着她,想听一听,她究竟会编出什么样的说辞来不从君令。

“臣,才疏学浅,”姜见黎在脑中飞快地编排出各种缘由,“陛下可召翰林学士为陛下读奏疏。”

“才疏学浅又不是一字不识,还是说,姜卿不愿为朕效力?”

“彼此辞章,臣更擅长制膳,”姜见黎退而求其次,“不若臣今日为陛下……”

“朕今日不想吃姜卿做的饭,只想听姜卿读的奏疏。”萧贞观松开了左手,掰开姜见黎的手掌,右手将奏疏放了上去。

姜见黎暗道她可真是自投罗网自讨苦吃,做什么非得主动往萧贞观跟前凑,一准没好事儿。

“臣,谨遵陛下圣喻。”

姜见黎认命地打开奏疏,囫囵扫视了一遍,竟是尚书令的奏疏。

萧贞观一只胳膊搭在凭几上,另一只手撑着额头,双眸微阖,道,“开始吧。”

读奏疏这件事于旁人而言或许是求之不得的殊荣,但对姜见黎而言,是一种煎熬。

一则,她并不想掺和到女帝择婿这一桩进为国事,退为家事的风云之中,二则,她猜不透萧贞观为何突发奇想,坚持让她读这些奏疏给她听。

即便是心血来潮,萧贞观做出的事也不会点到为止。

读奏疏之前,姜见黎就做好了萧贞观要给她设下陷阱的准备,可是当她读到第五封奏疏时,萧贞观却如同睡着了一般,歪靠在凭几上,一丝动静也无。

姜见黎故意放缓了读,萧贞观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看来真是睡着了。她长舒一口气,轻轻合上奏疏,想要起身离开,膝下一动,又觉得不对劲。

萧贞观的呼吸声,听着不大对,并不像一个已经陷入沉睡之人会发出的平稳的呼吸。

难不成萧贞观在假意试探她?

姜见黎决定赌一把,她环顾四周,在临窗边的贵妃榻上看到了她想要的东西。

轻轻起身,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将榻上的薄毯抱在怀中,再轻车熟路地回到萧贞观身旁,抖开薄毯,慢慢地盖在了萧贞观的身上。

整个过程中,萧贞观连眉毛都不曾动一下。

姜见黎不甘心,抽回双手时,右手指腹“不经意”地划过萧贞观的耳侧,而后出乎意料地,被她触碰过的整只耳朵顷刻之间染上了绯红。

“……”她好像碰到了不该碰的地方。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敏感之处,譬如她自己,全身上下最敏感之处是头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旁人触碰,一碰身上便会起来一串火花,而萧贞观这副反应,相必敏感之处就是耳后了。

果不其然,她还没来得及收回手,萧贞观就睁开双眸看了过来,“姜卿的胆子依旧不小。”

姜见黎无辜道,“臣只是以为陛下睡着了,想给陛下盖上薄毯。”

萧贞观半个身子被薄毯盖着,姜见黎瞧不见薄毯下的那只手都被攥出了青筋。

“如今朕醒了,方才姜卿念到何处了?”

姜见黎抽出奏疏,接着往下念,待念到“夫天地之道,乾坤之业,先定阴阳”之处时,萧贞观冷不丁问,“姜卿年芳几何?”

“朕记得姜卿似乎年长朕不少。”

姜见黎悬着一颗心低下头去,“臣今岁十九,年长陛下,两岁。”

只年长两岁,不算不少。

“十九,”萧贞观提了提薄毯,换了个姿势继续歪靠在凭几上,“在我大晋,及笄之后便可嫁娶,按照年岁,姜卿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却从未听闻王府举办过什么相看之事,想是阿姐忙碌,忘了这茬,改日朕提醒提醒她。”

“陛下,阿姊曾同臣提过,只是臣心在不此,阿姐故而作罢,臣谢陛下好意,只是眼下对臣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将万作园经营好,方不负陛下之望。”

“姜卿,朕只是随口一说,你又何必这般慌张,”萧贞观的姿势越发懒散,“不过姜卿,朕以为像江宁郡主、阿姐那般的人,可不是容易效仿的,你方才也念了‘夫天地之道,乾坤之业,先定阴阳’,姜卿想行至万人之上,夫家若选的好,或许也能够成为你的助力,你说是不是?”

姜见黎险些脱口而出“臣想靠自己”,但看到萧贞观晦暗的面色,话头顿时止住,恭敬道,“陛下日理万机,实不该为臣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挂心。”

“你既是朕的臣子,替朕效劳,朕关心你的终身之事也不算什么,”说到此处,萧贞观赶忙坐直了身子,“朕忽然想起,七日后便是今岁恩科殿试,届时才人云集,其中定不乏青年才俊,姜卿不若那一日前来观政殿,瞧瞧有没有满意的?”

姜见黎正想着怎么寻个借口婉拒,青菡恰好在此时进来回禀,说午膳已经制好,随时可以进膳,萧贞观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一锤定音,“就这么定了,朕特许姜卿七日后来观政殿旁观殿试。”

过了春分,地里的寒气已经消散,许多果蔬作物都可以开始播种了。

姜见黎挑了个晴日,将自己从前搜集回来的种子取了一半出来,这里头大部分的作物据说都是“不挑地、易种植、产量高”的,姜见黎打算将它们一一种入备荒苑中。

拨地的诏书是十日前下到万作园的,办理完交接章程后,曾属于庶人萧焕的那两千亩有山头有湖泊,有旱地有水田的土地便都归入万作园了。

一下子多了两千亩地,将姜见黎原本对万作园的构建设想全部打乱,她用了三日重新规划了万作园的用地,原先的两百亩地被她全部用作备荒苑。

备荒苑中第一批播种的作物,是玉米、南瓜、番茄以及土豆。

姜见黎从来没种过这些东西,她所掌握的种植之术,要么是收集种子时从旁处听来记下的,要么是从农书上总结而来的,这第一批种植的作物,只能是个尝试。

南瓜与番茄都是需要爬架的,姜见黎特意将它们分开种植,以免藤蔓生长时缠绕在一起,互相打架争抢地盘,为了以防万一,她打算用玉米将二者的种植地间隔开。

听闻玉米茎秆生得高,想来能够尽职尽责地成为南瓜与番茄之间的屏障。

一道连贯的田埂将备荒苑分割成东西两大片地,东面被玉米、南瓜与番茄占据,西面大片的地就给分给了土豆。

土豆这种东西瞧着圆圆的,有些像本土产出的芋头,芋头这种作物,姜见黎格外熟悉,因为它十分包饱腹,且不拒做法,既能晒干了吃,又能烤着吃,从前与萧九瑜游历赶路时,她们就常备着芋头做干粮。

姜见黎希望土豆与芋头不仅长相相似,就连饱腹的功效也能相似,最好能超过芋头,且比芋头更容易种植。

其实按照她的想法,这些种子丢下去后就不必再管,能长成什么样全凭天意,待长出后,她再从中择取经过自然筛选后的幸存者,但是这么一来,旁人瞧着未免有些敷衍,所以她还是决定好好种,毕竟它们都是从外头来到大晋的,适应大晋的土地,也需要一个过程。

一视同仁地先给它们的种植地施上底肥,底肥用料是羊粪兑水,用纯羊粪的话,姜见黎怕这些种子还来不及发芽就被烧死在地里。

施完底肥后,除了玉米需要起垄种植,其余的几种都按照一穴三颗种子的种法埋入了地里。

播种时,姜见黎叫了万作园所有的园奴前来观看,这些园奴经过这段时日的学习,已经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种植之术,只是还缺少实际的经验,姜见黎示范了一番后,余下的就让副园监分配给了园奴种植,而她再一旁监督指导。

“你这土盖得太厚了,种子不好破土,”姜见黎瞧见一名园奴拼命往播了种的土穴上覆土,急忙走过去阻止了他进一步的动作,“这样就差不多了,”她将盖在上面的厚厚的一层土拨开些道,“听明白了?”

教完了一个,又去教第二个。

待种子全部种完,还需浇一回定根水才能结束。

“今日就到这儿吧,”姜见黎将水壶放在田垄上,拍了拍手道,“接下来的时日,你们好生照看着,若是种子不出芽,便不能浇水,也不能够施肥。”

副园监连连点头,“姜主簿您放心,臣必定带着他们好生按照你说的去做……”

话说一半忽然听住,姜见黎疑惑地转过身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