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岩大队长这个做姐夫的催促,表弟很快就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为了表示重视,李青苗和岩卫国早早就来到了烟草厂等候。
“姐夫,这!”
表弟朝二人挥了挥手,同门卫打了声招呼放行。
“你们来的可真早,谢涛还没忙完。”
“我先带你们去会客室吧,你们坐着等他,我回去接着上工。”
“行,刚子,你去忙你的吧。”
表弟将门虚虚掩上,留下岩卫国和李青苗在安静的空间里,听着自己快速的心跳声。
“噗通、噗通、噗通”
手心发凉,牙齿打架。
李青苗端起面前的热茶,握在手里,时不时喝上一口,平复心绪。
而岩卫国跟坐不住似的,站起来四处走动,还对着反光的玻璃书柜整理身上的衣服。
是一身黑蓝色中山装。
为了今天的洽谈,特意给穿上的。
突然,“吱呀”一声,门被推开。
正在“对镜贴花黄”的岩卫国立马转过身,沙发上坐着的李青苗也迅速站了起来。
一位梳背头,带黑色圆框眼镜的青年从门后出现。
“您好,请问是谢涛同志吗?”
“对,你们是西格生产队的吧?来谈合作?”
“是的,谢同志,我们代表西格生产大队,来同贵厂洽谈合作。”
“这是我们队里生产的菌子酱,您可以尝尝。”
李青苗从布袋里掏出一坛菌酱,挖出一勺放在碟子上,往谢涛的方向推了推。
“谢谢,不用,酱的味道我已经尝过了。”
谢涛翘起二郎腿,微微一笑,却摆出了拒绝的姿态。
“说实话,确实不错,但我想,也没独特到厂里要跟你们合作采购吧。”
“毕竟,几万人的大厂,要增加或变更采购内容,不光嘴上说就行,还牵扯到许多东西。”
“所以,你有什么理由能够说服我?”
李青苗丝毫不慌,嘴角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笑容。
“谢同志,如果抛却顾虑,您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视角来看,厂里增发菌子酱作为福利,而且味道还不错,您是会感到惊喜还是不满呢?”
“嗯……不可否认,如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其实还挺乐意的。”
谢涛耸了耸肩,“但这不会就是你的理由吧?”
“别急,谢同志,这只是其一,群众喜闻乐见。”
“这其二呢,则是工助农,脱贫穷。”
“如果菌子酱被纳入进贵厂的采购列表中,西格生产大队就多了一份营生,换句话说,多了一份产业。从菌菇采摘,到清洗处理,再到生产制作,打包运输,这其中涉及到多少的岗位,需要多少的人员,我想谢同志心中有数。”
李青苗适时停下,观察谢涛的神色变化。
只见他放下了翘着的二郎腿,一脸沉思。
“贵厂只需要付出九牛一毫,就能显著帮助到西格生产大队。这代表着什么,是工人兄弟对农民兄弟的帮扶,是工人兄弟带动农民兄弟摆脱贫困,是体现工农一家亲的完美例子。我想,这其中的意义和可操作的空间,您应该明了。”
“再且,队员手头充裕,自然也就不吝于消费,从而能在社会上形成良性的循环。”
不得不说,李青苗的这个角度,新颖而又高明。
谢涛能当上万人大厂的工会干部,自然也不是什么傻子。
“李同志,有没有人说过你的口才很好。”
“都说到这个地步了,烟草厂要是再拒绝你们,那就是我谢涛有眼无珠了。”
听到对方约等于同意的说辞,岩卫国和李青苗激动地对视了一眼。
虽然他们都对郑立源的说辞有信心,但真当最后的那一只靴子落地时,还是情不自禁,喜上眉梢。
“谢同志,您客气了,其实刚才那段话都是我丈夫教我的,我只不过是个传声筒罢了。”
“这样啊,倒是很期待与你丈夫见上一面。”
岩卫国在一旁有些心急,想把它尽早落实成白纸黑字,就插了一嘴。
“谢涛同志,大概什么时候可以签契约?”
谢涛被对方的急切弄得有些不悦,却也能理解。
“我还要跟厂里汇报,好了我让岩志刚通知你们。”
“哎,好好,谢谢您了。”
回去的路上,岩卫国脸上的笑容就没掉下来过。
“青苗,你先回去吧,我还要去公社一趟,抓紧把事情办妥。”
李青苗看他干劲满满,不带歇息的样子,有些哭笑不得。
“岩叔,不用这么着急吧?”
“没事,你不用管我,早点确定,我心里也安定些。”
“好吧。”
岩卫国像是不会累一般,往公社跑了好几趟,没几天把合作社的各种事宜都敲定了下来。
“请各队员到榕树头集合,重复一遍,请各队员到榕树头集合。”
村里的大喇叭传来大队长经过压缩后失真的声音。
“这是有么事呀?大喇叭都用上了。”
“谁知道呀。”
大家都一头雾水,可依然顺从地往外走去。
大榕树下,黑点逐渐密集,交头接耳,叽叽喳喳。
见人来的差不多,岩卫国清了清嗓音,站上高台。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静一静,听我说。”
“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有一件好事要宣布。大队要成立西格菌菇酱合作社,家家户户都可以按人头和劳动参与分成。”
“同时,大队还和烟草厂签署了互助协议,每个月给对方提供菌菇酱作为工厂的员工福利。”
此消息一出,像是在底下投放了一个炸弹,引发大家的热议。
“还有这等好事?”
“烟草厂为什么要和我们大队签那什么互助协议?”
“真的假的?”
一时间,议论纷纷,不可置信、怀疑的情绪占据了上风。
“我知道大家一下子不太敢相信,但我以我的人格为担保,此事千真万确。而且,说起来,还要感谢青苗和立源他们家。本来人家看中的是青苗做的菌子酱,但她却为队里着想,献出配方,还促成大队和烟草厂的合作。”
“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队里就决定让渡三分利给郑家,各位没有意见吧?”
底下的人群听了前因后果,才知道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一出。
质朴纯善的人们感怀于郑家的慷慨大义,自然是同意的。
这也是李青苗当时会这么做的原因。
善良与善良间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