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宜家宜室(年代文) > 第38章 交易(下)

第38章 交易(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了岩大队长这个做姐夫的催促,表弟很快就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为了表示重视,李青苗和岩卫国早早就来到了烟草厂等候。

“姐夫,这!”

表弟朝二人挥了挥手,同门卫打了声招呼放行。

“你们来的可真早,谢涛还没忙完。”

“我先带你们去会客室吧,你们坐着等他,我回去接着上工。”

“行,刚子,你去忙你的吧。”

表弟将门虚虚掩上,留下岩卫国和李青苗在安静的空间里,听着自己快速的心跳声。

“噗通、噗通、噗通”

手心发凉,牙齿打架。

李青苗端起面前的热茶,握在手里,时不时喝上一口,平复心绪。

而岩卫国跟坐不住似的,站起来四处走动,还对着反光的玻璃书柜整理身上的衣服。

是一身黑蓝色中山装。

为了今天的洽谈,特意给穿上的。

突然,“吱呀”一声,门被推开。

正在“对镜贴花黄”的岩卫国立马转过身,沙发上坐着的李青苗也迅速站了起来。

一位梳背头,带黑色圆框眼镜的青年从门后出现。

“您好,请问是谢涛同志吗?”

“对,你们是西格生产队的吧?来谈合作?”

“是的,谢同志,我们代表西格生产大队,来同贵厂洽谈合作。”

“这是我们队里生产的菌子酱,您可以尝尝。”

李青苗从布袋里掏出一坛菌酱,挖出一勺放在碟子上,往谢涛的方向推了推。

“谢谢,不用,酱的味道我已经尝过了。”

谢涛翘起二郎腿,微微一笑,却摆出了拒绝的姿态。

“说实话,确实不错,但我想,也没独特到厂里要跟你们合作采购吧。”

“毕竟,几万人的大厂,要增加或变更采购内容,不光嘴上说就行,还牵扯到许多东西。”

“所以,你有什么理由能够说服我?”

李青苗丝毫不慌,嘴角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笑容。

“谢同志,如果抛却顾虑,您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视角来看,厂里增发菌子酱作为福利,而且味道还不错,您是会感到惊喜还是不满呢?”

“嗯……不可否认,如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其实还挺乐意的。”

谢涛耸了耸肩,“但这不会就是你的理由吧?”

“别急,谢同志,这只是其一,群众喜闻乐见。”

“这其二呢,则是工助农,脱贫穷。”

“如果菌子酱被纳入进贵厂的采购列表中,西格生产大队就多了一份营生,换句话说,多了一份产业。从菌菇采摘,到清洗处理,再到生产制作,打包运输,这其中涉及到多少的岗位,需要多少的人员,我想谢同志心中有数。”

李青苗适时停下,观察谢涛的神色变化。

只见他放下了翘着的二郎腿,一脸沉思。

“贵厂只需要付出九牛一毫,就能显著帮助到西格生产大队。这代表着什么,是工人兄弟对农民兄弟的帮扶,是工人兄弟带动农民兄弟摆脱贫困,是体现工农一家亲的完美例子。我想,这其中的意义和可操作的空间,您应该明了。”

“再且,队员手头充裕,自然也就不吝于消费,从而能在社会上形成良性的循环。”

不得不说,李青苗的这个角度,新颖而又高明。

谢涛能当上万人大厂的工会干部,自然也不是什么傻子。

“李同志,有没有人说过你的口才很好。”

“都说到这个地步了,烟草厂要是再拒绝你们,那就是我谢涛有眼无珠了。”

听到对方约等于同意的说辞,岩卫国和李青苗激动地对视了一眼。

虽然他们都对郑立源的说辞有信心,但真当最后的那一只靴子落地时,还是情不自禁,喜上眉梢。

“谢同志,您客气了,其实刚才那段话都是我丈夫教我的,我只不过是个传声筒罢了。”

“这样啊,倒是很期待与你丈夫见上一面。”

岩卫国在一旁有些心急,想把它尽早落实成白纸黑字,就插了一嘴。

“谢涛同志,大概什么时候可以签契约?”

谢涛被对方的急切弄得有些不悦,却也能理解。

“我还要跟厂里汇报,好了我让岩志刚通知你们。”

“哎,好好,谢谢您了。”

回去的路上,岩卫国脸上的笑容就没掉下来过。

“青苗,你先回去吧,我还要去公社一趟,抓紧把事情办妥。”

李青苗看他干劲满满,不带歇息的样子,有些哭笑不得。

“岩叔,不用这么着急吧?”

“没事,你不用管我,早点确定,我心里也安定些。”

“好吧。”

岩卫国像是不会累一般,往公社跑了好几趟,没几天把合作社的各种事宜都敲定了下来。

“请各队员到榕树头集合,重复一遍,请各队员到榕树头集合。”

村里的大喇叭传来大队长经过压缩后失真的声音。

“这是有么事呀?大喇叭都用上了。”

“谁知道呀。”

大家都一头雾水,可依然顺从地往外走去。

大榕树下,黑点逐渐密集,交头接耳,叽叽喳喳。

见人来的差不多,岩卫国清了清嗓音,站上高台。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静一静,听我说。”

“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有一件好事要宣布。大队要成立西格菌菇酱合作社,家家户户都可以按人头和劳动参与分成。”

“同时,大队还和烟草厂签署了互助协议,每个月给对方提供菌菇酱作为工厂的员工福利。”

此消息一出,像是在底下投放了一个炸弹,引发大家的热议。

“还有这等好事?”

“烟草厂为什么要和我们大队签那什么互助协议?”

“真的假的?”

一时间,议论纷纷,不可置信、怀疑的情绪占据了上风。

“我知道大家一下子不太敢相信,但我以我的人格为担保,此事千真万确。而且,说起来,还要感谢青苗和立源他们家。本来人家看中的是青苗做的菌子酱,但她却为队里着想,献出配方,还促成大队和烟草厂的合作。”

“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队里就决定让渡三分利给郑家,各位没有意见吧?”

底下的人群听了前因后果,才知道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一出。

质朴纯善的人们感怀于郑家的慷慨大义,自然是同意的。

这也是李青苗当时会这么做的原因。

善良与善良间的双向奔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